【知金融理,做明白人】退保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退保有风险

退保,也就是解除保险合同,是投保人的合法权利,也是契约框架下正常的保险消费行为。

通常来说,在购买保险产品“犹豫期”内,一般为10-15天,投保人可以全额退保。

如果已经过了犹豫期,投保人要求退保的,保险公司会根据合同约定,扣除一定的展业成本、风险保费后,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具体现金价值会在合同中载明。

也就是说,犹豫期后解除保险合同不会全额退费,投保人可能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解除保险合同不仅会丧失原有的保险保障,假如未来想再次投保,可能会因为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面临保费上涨、条件承保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如何避免踏入“代理退保”黑产陷阱?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代理退保”黑色产业组织,打着“帮助全额退保”的幌子欺骗、误导消费者,以“帮助维权”之名,行“非法牟利、诈骗”之实,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致使消费者资金受损、保障丧失、信用受损、个人信息泄露,甚至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还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等情况。

提醒

投保时要理性消费:根据自身需求,充分了解保险产品责任、除外责任、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退保时要谨慎考虑,理性维权:建议投保人慎重评估可能损失的保费和保障,谨慎办理退保。如果确实要退保,一定要警惕非法“代理退保”骗局,要通过正规渠道和正规流程,合理合法地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泰康人寿亳州中支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