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情亳州行 找寻老城故事 ——本报小记者参观曹操地下运兵道景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亳州晚报社小记者活动中心开展“家乡情 亳州行”社会实践活动。小记者们在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曹操地下运兵道,探寻家乡文化,感受家乡之美。

“讲解员阿姨,曹操地下运兵道总共有多长呀?”“这里怎么这么壮观呀,古人真是了不起!”“哇!这里不仅有猫耳洞和陷阱,还有上下两层的通道呀!”活动现场,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瞬间点燃,大家纷纷举手向讲解员阿姨寻找答案。小记者们跟着讲解员逐一参观了谯望楼、建安文学馆和地下运兵道三个部分。

据讲解员介绍,谯望楼是曹操建于家乡亳州的望楼,原用于军事瞭望,后因曹操与众文人经常在此饮酒赋诗,而成为当时中原第一名楼。而位于谯望楼内的建安文学馆,是国内唯一一座系统介绍建安文学的专业展馆。曹操地下运兵道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建的一条地下战道,长达八千余米,被誉为“地下长城”。

通过讲解员详细生动的讲解,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开拓视野、增加知识,知道了保护好家乡文物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本次活动得到了亳州市文化旅游集团的大力支持!

(王静 文/图)


■小记者感言

我们的这次小记者活动是参观谯望楼,还有曹操地下运兵道。听讲解员阿姨介绍,曹操地下运兵道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真不愧是“地下长城”。曹操地下运兵道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中心小学 五(5)班 王欣悦

今天,我们“穿越”到了古代,我们小记者排队去曹操地下运兵道参观,里面地道曲曲折折,结构复杂,还有猫耳洞和障碍。我感觉古人真的很厉害。

——亳州北大园丁小学 一(4)班 曾昭轩

对于参加这次参观谯望楼活动,我兴奋不已。听讲解员阿姨介绍,谯望楼是一座仿汉主体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地上六层分别为建安文学馆、序厅、书画厅等,地下一层为地下长城军事奇迹展厅,经过这一层,来到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就进入了曹操地下运兵道。这真是一个奇迹!

——夏侯小学 四(6)班 郭奥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