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土
今天年三十。在乡下,在老家,在远离禁放区的乡野,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新年来了,来得理直气壮,轰轰烈烈,酣畅淋漓。其实,勤快的人抑或心急的人,更是出去挣了钱发了财的乡邻,早在昨天晚上就竞相燃放鞭炮烟花迎接新年了。
记得在40年前,甚或更早一些,起码是我记事的时候,迎接新年的炮声没有这样早,这样多,这样浓烈。“开门三声炮”,是那时乡下迎接新年的情景。一家的主人年三十那天早晨早早起来,烧水,净手,净面,然后点放三只散炮,算是把新年迎来了,算是对天地的崇敬。为啥不放一嘟噜炮呢?穷,买不起或不舍得买一挂鞭炮。那时买三只散炮也就几分钱吧,就这几分钱乡下人也不想奢侈。那时的炮声几乎是能够数得过来的,稀稀啦啦几声响,东家放过西家放,好像是一只只散炮的接力,故意串成一串来放,算是一嘟噜炮了。哪家要是放了一挂长鞭炮,一定会引得邻家的孩子围观、抢拾。鞭炮短,炮声急,逗得拾炮的孩子东一头西一头奔波不疲,满头大汗。常常是听到了炮声就跑去,人到了,炮也放完了。现在不见孩子们抢拾鞭炮的情景了。
昨天到今天,炮声不断,乡野淹没在鞭炮声中了。我知道,文明的地方已有了禁燃禁放的规定。我也知道,有人已把霾的罪责推给了鞭炮,也有人认为放炮扰邻。可是,我还是想说,放就放吧,那放的多半是心情,是一年的喜悦,甚或是40年的喜悦、欢呼与期肦。我的乡下老家人不善语言表达,有喜事就喜欢放鞭炮,炮声就是他们的语言,炮声就是他们的点赞与投票。我不燃放那长长的鞭炮,但也不忍心打断那连绵起伏的鞭炮声。那炮声连绵了一千多年了吧,那炮声里也隐藏有一些梦想吧。
此时此刻,炮声正浓。 听,那声声爆竹就是乡下人欢跳的心声,是歌,是诗,还有舞蹈。 那声声爆竹就是新年的期盼、憧憬与呼唤,那声声爆竹就是历史与现实的激荡、呼应与延续…… (2018年2月15日18时23分初稿,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