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云 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超凡

最初乘坐飞机的时候,总喜欢挑靠近舷窗的座位,不为别的,只为窗外那无边的云海。


自孩提时代起,相信许多人,对于云,都充满了幻想,看那天上,丝丝缕缕如棉花糖一般的白云后面,是什么世界呢?遇到云层白薄,露出后面的湛湛青天,青天后面又是什么呢?


我们的孩提时代,现代科技似乎还很遥远,距离真正的农耕社会非常贴近,虽然摆脱了刀耕火种,但靠天吃饭还是残酷的现实:一场雨,一场风,一柄锄,一柄镰,春种秋收,四季不返,对天无比的依赖。人嘛,对于未知的,总是神秘,就衍生了许多的神话,那些神仙们,从奔往月宫的嫦娥,到兴云布雨的龙王,或者太白金星、如来佛祖,来来去去,都是驾云而行的,那云,是如何飘飘然行进的呢?


不可理解的事物,总是无端地引人遐想。


上学识字后,自己阅读一些神话故事,对于白云后面的事物更加向往了。仙人们手搭凉棚向下界一看,神州某处发生某些事情,需要仙人拯救——当然比“拯救大兵瑞恩”神奇多了;又或者黎山老母、南海观音于云端某处慧眼一瞥,大施仙法神术拯救万民脱劫。最为难忘的,是孙猴子在花果山出生,当其时,因是亘古一块仙石得了日月精华、乾坤瑞气、天地交合而诞,出生时动静太大,一道金光激射凌霄宝殿,天宫震动,玉帝惊惶,命神将千里眼察看,那千里眼大神急睁神目,透过云层,看到了东敖神州花果山镜像……


站在云端而俯视人间万象,真是一贴吸引少年想入非非不可自拔的毒药啊!


第一次乘飞机飞的是兰州。是架大空客,座位不靠舷窗。巧的是乘员未满,后排空了两排座位。飞行平稳后,和空姐商量,同意换乘无人靠窗的座位,终于可以仔细观察云海以及云海下面的世界了。刚离开地面时,地上的高楼群还如孩子们玩的积木,小得出奇可笑,三次爬高后,飞机到达一万多米的高空,已到云海之上。舷窗下面的云海——确实是海,洁白的云朵卷起波涛,似极了喷吐泡沫的海浪——却是静止的,飞机仿佛没有飞动,总是悬停在云海上方某处,一片死寂,亘古了千年万年的时光。恍惚之中,人很容易忘却自己的存在,犹如虚化为一缕白云,融入到云涛之中。醒过神来再看,云海的变化还是很丰富的,一会儿山峰兀立,一会儿万马奔腾。再看,再看,乏味的感觉就升上来了。


东北天空的云,西北天空的云,西南天空的云,南方天空的云,都是不同的。一次在南方上空遇到了雨云,飞机穿行在浓黑的雨云边际,一会儿被墨色吞没,一会儿又在云彩的光亮线边绕行,当黑云包裹了飞机的时候,世界末日的感觉就弥漫心头。


各地天空的云海虽变幻万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飞在云海之上,是一点也看不到云端之下的人间的。乘务员介绍说,云海的厚度达几千米呢。想必那些古代的神仙,即便站在云端且手搭凉棚,也不易窥见下界的物事,就算拨开了一层云雾,还有另一层云雾隔断红尘。只有当飞机缓慢降落到云海之下时,地面上的河流湖泊村庄田野高山大楼,才一层一层地展现出本来的容颜,站在云海之上的尘世之外,哪能看见一丁点尘世风采呀!


有一次在飞机上叹了一口气,原谅了那些古代的作家,也理解了那些古代的神仙。站在云端看尘世哀乐的想法,毕竟是好的,这样,尘世才会不停地滋生希冀和敬畏。不然的话,都是肉眼凡胎,从云海下望,不见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片茫茫,那多没有劲!


丰富的想象力,也是世界前进的动力,不是吗?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