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得失寸心知——散文漫谈
时间:2018年4月25日(周三)19:30
地点:道德中宫景区院内
地址:亳州市新华路商之都对面
嘉宾:张超凡
主持:孙亚楠
主办:亳州市作家协会 亳州市文化旅游公司 亳州新报
承办:谯城区作家协会 安徽亳雅轩文化发展公司·道德书吧
媒体支持:亳州头条新闻客户端 掌上亳州微信客户端
张超凡,著名散文作家,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谯城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主持人简介:
孙亚楠,亳州市木兰女子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谯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前言
文/杨勇
请超凡先生来讲散文,他居然放心我来写这篇推介文字。我没向他讨要讲义,当然不知道应该为他的课推介些什么,只能是自说自话。但这多有意思啊。
提起笔来,想起十年间和先生的斗嘴,我不由心生温暖。他肯定的我总来反对,我提出的他亦不以为然。官司从文会打到酒桌,从河畔打到山间,面红耳赤时也多有之。比如说,他从养生开讲,称人不该吃晚饭,中午要吃饱。我则反驳说,午间以小憩为美,怎可过饱?而晚餐则是对一天劳作之丰满回报,非但不可辜负,更当与朋友共,与美酒共。这件事,《清明》杂志的舟扬帆先生见证。
尽量克制吧。这篇推介多说多错,故尔只是几句零碎闲谈。
一曰:散文从何而来?我说,中国文学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离骚。风人藉蕴,雅人深致,骚人悱恻。得其精神,依次为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追念《采薇》、《鹿鸣》之什,可知散文的最好风度是从容。
二曰:散文是什么?我说,散文是汗漫的,无所而不至的,是作者之心与客观世界的互注。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只在精神,小说之精神在于虚构,散文之精神则唯在真实。有人提出了非虚构的概念,称散文就是非虚构文学,这是有见地的,所谓“非虚构”,是以主观之真实呈现客观之真实;所谓“随笔”,是以客观之真实呈现主观之自我。如此而已。有人提出“纯散文”的概念,我至今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三曰:什么是好的散文呢?我说,再没有一种文体更能表现写作者的气质、气度与性情。说“文如其人”,这个文,指的就是散文。北人的散文以气为先,南人的散文以韵为先。气活了,自生韵;韵定了,气自至,便是好文字。说气韵生动,气或韵,是起脚处;有情有事,情或事,是落脚处;心眼俱大,心和眼,则是根脚处。站稳了这三只脚,就是好散文。
四曰:本地有过哪些好的散文家呢?我说,我们在道乡说散文,此地有两位先人散文写得极好,一位是老子,一位是庄子。但细细分判,却大有区别,老子是散文的哲学家,庄子是哲学的散文家。
散文的风貌因作者的性情不同而千差万别,略翻超凡先生主编的《盛世雅言》一书,列叙谯人,佘树森、佘树民、杨小凡、杨老黑、李亚、林敏、邢思洁的散文各有特色,我也永远写不出超凡先生那样清通、瘦硬、泼辣的散文。这些年都没认真听他说话,想来错失了很多,很是遗憾。迟至此篇推介,依然“我说我说”,絮絮叨叨,岂不可厌?也极无趣。我决定闭嘴,在讲座当晚做一名安分的听众,时而拎水递茶。
在此祝贺李丹崖,他是惯于谦逊的,他获得了本年度的冰心散文奖,这是我们亳州文学的一个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