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一张褶皱却仍字迹清晰的登记表、一本红艳照人的光荣证、一张泛黄的军装老照片、一枚枚带着历史印记的军功章……在涡阳县陈大镇姜洼村陈大庄,102岁的老兵陈怀彬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自己的珍藏,娓娓道来那段记忆犹新的抗战岁月。
陈怀彬展示自己获得的勋章。
陈怀彬经常和家人讲抗战故事。
“日本侵略者坏啊……”陈怀彬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却异常坚定。他回忆道,那时候的村庄被日寇的铁蹄践踏,粮食被抢、房屋被烧,甚至连锅碗瓢盆都被砸得粉碎。“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我就一个念头:当兵!打鬼子!”1945年初,这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抗日队伍,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陈怀彬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岁月。他所在的部队装备简陋,“每人就发一把枪、三发子弹,白天硬拼肯定吃亏,我们就专挑晚上动手。”老人眼中闪过一丝自豪,讲述了一次夜袭日军军营的经历:战士们趁着夜色匍匐前进,摸进敌营。“有个战友身手特别好,一晚上‘摸’了三个鬼子哨兵。战场上,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没人当孬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陈怀彬和战友们抱在一起又哭又笑。“高兴的是终于把日本人打败了,以后中国人就有太平日子过了;哭的是那些死去的战友和家人再也回不来了,他们没有看到这一天。”当时的街头,欢呼声震耳欲聋,往日嚣张的日本兵缩着脖子不敢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怀彬又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在战场上死里逃生,曾荣立三等功一次。直到1954年,他才从朝鲜回国,转业到地方工作,带领群众搞生产、谋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一辈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光芒。
“中国的胜利不容易,你看牺牲了多少人。我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亲历者,陈怀彬特别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平的不易。
陈怀彬的儿子陈心军告诉记者,父亲经常给他们讲过去打仗的事儿,在陈怀彬的影响下,陈心军的儿子大学毕业就去部队当兵了,也在部队立了三等功,成了和爷爷一样优秀的军人。(记者 张珍 武景 通讯员 刘云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