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拉拓车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李丹崖/文 李松涛/图

拓车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了!


如果在与人谈天之际,有人甩给你一个词“拓车”,你会不会想到汽车抛锚了,去拖车?


也许会。


拓车是旧时乡村常见的农具。拓,有一些开疆拓土的意思,有一种强大的气场在里面。它的底部是四根厚实的方木做成的正方形框架,每个角依次用卯榫结构伸出一根一米长左右的方木,上面继续以一副正方形的框架,继续以卯榫结构扣在一起,这样一副正方体的农具就是拓车。


拓车是干什么用的呢?


拓车的用途可大了,在机械化生产尚不完善的乡村,拓车一般被牛拉着,上面放上犁子、耙、锄头、榔头之类的农具,拓车也就是一个装载工具而已。


拓车没有轮子,好在那时候的乡村道路皆为土路,又非常平坦,干完了一天的农活,农人们把农具装上拓车,牛拉着一拓车农具呼呼的在乡间小路上滑行,夕阳正好,孩子们吹着柳笛在牛前跑着,多美妙的乡村图景!有好几次我梦回乡村,梦到的都是如此场景。


拓车下的四根方木在沙土地上滑动,那感觉让我想到了“耳鬓厮磨”这个词,拓车天生就是沙土地的情人,以匍匐的方式长期与沙土地亲吻,多么恩爱的一种运载方式。


农具不多且浮土不多的时候,我是坐过拓车的。牛温顺地拉着拓车,父亲拽着牛的缰绳,我坐在拓车的框架上紧紧握住,一开始吓得不行,唯恐掉下去,被拓车碾压,坐得久了就成了行家里手,在拓车上看被泥土摩擦的锃亮的犁铧,嚼着草根看蔚蓝的天空,感觉自己就是那朵最悠闲的云。


拓车用得久了,框架上会形成一层油亮的包浆,这包浆天然、无功利,比现在任何一串雅士们手中的小叶紫檀都要好看得多,也可以说得主旋律一些,这些包浆凝聚了孺子牛的精神,还有劳动人民的智慧。


农闲的时候,我们乡间的小伙伴们也推过拓车,得六七个人,一个人坐在上面,五六个人推,或者是拉。如果是下了雪,那就更好,拓车在我们的推拉下,迅速在雪地上飞驰,让人想起《林海雪原》里的大英雄。没有雪的时候,就只能依靠我们的孔武之力了,牛一样的力量。


那时候,牛是乡间少年的偶像,我们小时候做梦,最想成为的有两种身份,一个是侠客,一个就是牛。我甚至还记得,邻居家有两个男孩,一个取名“大牛”、一个取名“小牛”,多么可爱的名字,有一股健康的寄寓在里面。


有一股子牛劲儿,那时候是对人多大的赞美呀!身为一个农村人,不就应该身材健硕,能一个人拉动拓车,有一股子牛劲儿吗?当然,这只是旧时的想法,恐怕在机械化种植如此发达的乡村,我的这一想法早已过时了。


不过,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男人,有一股子牛劲儿,能拉动拓车这样的庞然大物,总比手无缚鸡之力要好!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