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打仗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李景强 文 李松涛 图

孩童时代,我天天巴着天黑,因为,天一黑,星星一出,月亮一亮,我们就管玩打仗。


一开始,我们玩打仗是在白天,可玩着玩着,下地干活的爹娘们看到自家的孩子扛着当炸药包的砖头在地上爬,或是被刀枪棍棒打翻在地,有的心疼小孩的衣裳,有的心疼小孩的身子,拎着巴掌骂着狠话把自家孩子撵回家。几次三番,小孩被大人管得不敢露头。无奈,我们只好转型,决定在晚上玩打仗,被夜幕遮着,爹娘们看不到,眼不见心不烦。


夜幕降临,爹干了一天活累得躺在床上,娘手里拿着面瓢水舀忙在锅上,我们就会放心开心倾心地疯在战场上。


我们的战场,设在村头牛屋前的大土堆上。这土堆,是村民从地里拉回的土垃堆的,用来垫牛铺,有牛屋的屋山高,像座山。我们就爱在这“山上”打仗。


参加打仗的都是小半橛儿,我们不叫小闺女偎边,因为小闺女娇嫩,打疼了一哭,就会引起大人的纠纷和干涉。


小半橛儿也不是都有资格参加打仗,打仗前我们要进行筛选,身体有毛病的,爹娘特别护短的,都不准参加。


人筛选好后,把总人数一分为二,分成两班儿,各班儿推选出一个司令。先是两个司令进行摔跤,谁被摔倒,谁的那一班儿就当敌军,胜的这一班儿就当解放军。


打仗开始,敌军爬上大土堆,占领山头。解放军从下往上,用手当手枪,用棍棒胳膊当长枪火炮,头上戴着柳条帽,嘴里学着枪炮声,奋勇进攻!按照预先约定,解放军每响三声枪炮,敌军要死掉一个人,歪倒从山头上秃噜下去,当敌军死得就剩一个光杆司令,他就要举手投降,被解放军活捉,这一仗就算结束。


不过,偶尔也有难结束的仗,那就是敌军中出现一个“别筋头”,解放军的枪炮干响,他就是不死,这就要发生肉搏战了。几个解放军冲上山头,搂腰抱腿拧胳膊,把这个顽固分子弄倒,拖下山去。“别筋头”被这么一整,疼得哭了起来,几个解放军赶忙上前围着他唱起歌谣:“那小孩儿,不识玩儿,一脚跺到南河沿儿。吃砂礓,屙小孩儿,明个没人给他玩儿!”“别筋头”听着歌谣,怕失去玩伴,为了明天,赶紧把眼泪擦干。


第二天天一黑,星星一出,月亮一亮,村头牛屋前的大土堆上,又响起枪声、炮声、欢笑声……


我忽然想,大人的世界,打仗产生悲剧和灾难;孩子的天地,打仗带来快乐和美好。如果,大人的世界变成孩子的天地,多好。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