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三和村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纪清泉

悠悠西淝河畔,潺潺车辙沟边。利涡交汇之地,孕育一方乐园。追三和溯源,昔文州始建。几番星河暗换,数千余载变迁。


回眸历史横看,弹指一挥间;八易其属更名,蓄势为今天。投资一千余万,村貌地覆天翻。几千年乡村今巨变,四十载农业转型发展。


历数名人古迹,道台巡抚,白衣三官,甚者仁义源。而今千亩苗圃,横跨两岸,一村一品令人羡;农田水利,因地制宜,千年乡村巧裁剪。


放眼今日三和:徽派大门,宏伟壮观;白墙灰瓦,长廊楼院;条条大道,气势万千;弯弯红径,直达门前;崭新轿车,跑得真欢;和合广场,功能齐全;水环绿绕,生机无限。朝迎彩霞沐浴,夕有余辉尽染,夜观星光璀璨。真乃生活之福地,修身之乐园。


更喜村庄周边,和美环境处处见。红花绿草,径环水绕,实则乃公园。三江荷塘,四里桃园,万顷良田喜笑颜;美丽乡村,小康之路,疑是神仙在人间。


且看三和民众:尊老爱幼,在德与贤;修身齐家,追求和善;邻里和睦,长治久安;一家有难,八方支援;路不拾遗,夜不关门。物人尽用,崇尚节俭,黄发垂髫,自乐怡然。朝起漫步公园,午把五禽戏练,暮享国学经典。可谓大美之三和,干群共创建。


故曰:“三和者,人和善、家和美、民和谐”。人和益寿长,家和事业旺,民和国运昌。


美哉三和,和谐发展兮创设桃花源;壮哉三和,干群携手兮共谱佳诗篇;谐哉三和,满怀憧憬兮再绘新画卷。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