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赵梨熟了 贫困户笑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9月26日,谯城区龙扬镇的百年苏赵梨园迎来丰收季,熟透的梨子压低了枝头,整个果园弥漫着梨子的清香。梨园中的工人正是忙的时候,梨子需要赶紧采摘、挑选、装箱,全国各地有苏赵梨的忠实“粉丝”,不能让他们等太久。

贫困户田啟魁(左一)正忙着把梨子装箱

贫困户田啟魁(左一)正忙着把梨子装箱

周刘村书记焦道祥指导贫困户田啟魁挑选梨子

周刘村书记焦道祥指导贫困户田啟魁挑选梨子

“百年贡梨”困死乡间

苏赵梨产于谯城区龙扬镇西北角周刘村的苏赵庄,地处谯城区最南端。苏赵梨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苏赵梨自古就是龙扬镇的贡品名产,如今更是该镇外销的烫金名片。

相传,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逃往西北,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梨树既保留了西北水果糖分多的优势,又兼容淮北平原水果丰满个大的特色,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

乾隆下江南时曾品尝过苏赵梨,并指定为贡品,这就是百年贡梨的由来。苏赵梨于1957年在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不过,这些荣誉都已成为往事,辉煌过后便是衰落。

前几年,苏赵梨梨园面积仅剩200多亩,而在90年代初期,苏赵梨的种植规模还曾达到上千亩。为什么声名远播的百年贡梨会大量减产呢?

据苏赵庄果农介绍,这跟十多年前的一场梨灾有关,当时梨子出现了价格跳水和大量滞销的情况,很多农户见此情景,大量砍伐梨树改种其他作物。加之当年受“种杨树发杨财”口号的影响,杨树便在一夜之间占据了梨树的大半边江山。再后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他们不愿把梨园流转给技术能手承包,自己又没有能力管理,致使梨树大量死亡,产量越来越低。很多村民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十分心痛,但是不知该如何挽救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集中管理 凤凰涅槃

眼看苏赵梨产量大幅下降,名气大不如前,龙扬镇周刘村党总支书记焦道祥十分着急,他想让苏赵梨园涅槃重生,再现昔日的荣光。

2015年,龙扬镇启动了对苏赵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所有梨园中的杨树均在清明节期间被移除,通往梨园800米的乡村土路已全部铺上石子,现有梨树也被统一编号、挂牌,并聘请了2位专职护林员,对梨园进行巡查看护。虽说得到了重视,但是苏赵梨园依然是分散种植,无法产生规模效益。

“我想带个头,梨园发展需要个领头人。”焦道祥说,分散种植不利于管理,当时苏赵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缺失,最好的路子就是土地流转,鼓励大户能手承包管理、扩大规模。

通过摸底调查,大部分的种植户现在思想意识都有所转变,表示只要能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他们愿意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出去。在这种情况下,焦道祥于2015年将梨园承包下来,开始集中管理。

焦道祥承包梨园以后,在区镇两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从砀山请来了梨树培育技术员,苏赵村人按照技术员的要求,进行施肥、拔草、剪枝,采摘时节也由砀山专业采摘团队负责。经过这几年的悉心培育,再加上苏赵梨顽强的生命力,梨树产量日渐提高,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焦道祥和苏赵村人尝到了甜头。

“苏赵梨历经磨难,如今起死回生了。”焦道祥说,虽然梨树有了起色,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色产业 脱贫亮点

如今,苏赵梨园已发展到400多亩,梨园内的梨树是“三世同堂”,有百年老梨树,也有新栽种的梨树。蓬勃发展的梨园让很多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苏赵梨成为了产业脱贫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70岁的贫苦户田啟魁正坐在阴凉的梨树下,熟练地挑选梨子并装箱,边干活边跟其他人说说笑笑。田啟魁是梨园的长工,家中妻子患病,花了不少钱,生活日渐贫困。为了增加收入和照顾妻子,他就到附近的梨园来干活,春天给梨花授粉,秋天帮忙装箱,一年四季不缺活干 。“一年能收入七八千元,也不耽误我照顾老伴儿。”田啟魁说。

梨园中,像田啟魁这样的贫困户还有不少,赵洪尽就是一位,不同的是梨园有他家的梨树。赵洪尽是苏赵村人,家中的九分地上栽种着10多棵老梨树,“过去是分散种植,不值当管理,还不如出去打工。”赵洪尽说,由于缺乏管理,自家的梨树基本算荒废了。集中管理之后,对于有梨树的贫苦户来说,可以把梨树承包出去,既有租金,也有工钱,这样就实现了双收入。

焦道祥介绍说,梨园每天都需要大量工人,多的有三四百人,周边的群众在这干活的很多,每年多的能挣七八千元。下一步,村里还准备带动贫困户种植梨树,开辟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同时,充分依托地域特色,打造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景观带,将苏赵梨的美名传的更远。(记者 魏军 文/图)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