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 牛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李丹崖/文

喂牛是一项大工程。

首先,要割草,新鲜的青草,牛饕餮起来,才能彪悍有劲儿。春夏两季,青草丰足。入了冬,牛就只有吃干草和麦秸的份儿了。记得有一次去云南,云南农家牛棚里会事先在夏天割下来一些青草,晒干,远远看起来,依然绿意葱茏。这样的绿意和干爽让人想起茶叶,茶叶不也是炒干以后封存吗?干草是牛的口粮,带着绿意的青草,依然有浓浓的草香,我想,这要比毫无色彩的麦秸要好吃得多。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想法,我毕竟只懂得喝茶叶,不会吃青草,牛的胃和人的胃也千差万别。或许牛特别爱吃麦秸,这也说不准。子非牛,焉知牛之乐?

其次,要铡草。对于棵矮的青草倒还好,藤蔓状的青草或者是玉米叶就需要铡刀来铡。收拾好整整一捆,铡刀掀开,草放在铡刀之间,咔嚓一声,一股草香冒了出来,草已经被整齐地斩作两段,如是再三,草被铡成二厘米左右为单位的一段又一段,这样,牛吃起来才丝毫不费力气。

草铡好了,不能立即给牛吃。要事先准备一缸水。把方才铡好的草放在缸中,用漏网淘洗再三,控水后,才能放入牛槽中。牛一般是比较挑食的,放入牛槽的草它不会立即食用,而是要嗅上再三,若单纯只是草,牛最多吃三口,就走开了。用鄙夷的眼神望着准备牛草的人,那感觉,像是在骂主人扣门。

所以,淘洗好的草需要加一些料进去。这些料,好比厨师炒菜放入的佐料和盐巴,没有它们,牛吃得不欢。这些草料一般用麦麸做成,香味四溢,撒在牛槽里的青草或麦秸上,用拌草棍搅上几下,牛就开始大快朵颐了。

我曾多次在外祖母家凝视牛吃草的过程,声音清脆,咕嚓咕嚓……一把衰草到了牛的嘴里总能吃出美酒佳肴的味道。

牛吃了草,还会反刍,那样子,显得牛的性格精细无比,牛反刍的过程,甚至充满诗意。

马无夜草不肥,牛也是。我曾和外祖父一起住在牛屋里一段时日。那段时间,那头牛就要生产,在农家,牛生产是大事情,在时间上,又把控不准,很可能是夜间,所以,夜间需要人来看护。外祖父每天夜里两点钟左右,都要起来给牛淘草撒料一次。怀孕的牛,夜间常常会饿,母牛吃不好,小牛犊生下来身体不强壮,容易生病。

我每次都睡得很轻,但明知道外祖父起来了,自己也不愿睁开眼睛,只听见外祖父淘草哗啦哗啦的水声。拌草时,棍子与牛槽的撞击声,还有牛咕嚓咕嚓的咀嚼声,继而枕着这样的声音再次入眠。

牛是站着睡觉的,甚至有时候我都怀疑牛什么时候睡的觉,反正只要我从牛屋里睁开眼睛,牛都在用它大铜铃一样的眼睛瞪着我,四目相对,牛端详两三秒会把视线移开,或者吃牛槽中的剩余草料,或者扭头看窗外。或许,牛也会害羞。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