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杰出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辞官以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领着黄狗一条,捧着兰花一盆回乡隐居。
一天夜里,天寒夜黑,风大雨密。郑板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这时恰好有个小偷溜进了他的屋子,郑板桥听见了动静,想了一下翻了个身低声说道:“细雨朦胧夜深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一听吓了一跳,不知道他是醒来还是在说梦话,正犹豫时,郑板桥又说道:“腹内读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好了,被发现了”,正要转身出门时又听郑板桥说了一句“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心想那我就跳墙逃跑吧,小偷刚要上墙,屋里又传出了一句“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定睛一看,果然墙头有一盆兰花,于是细心地避开,小偷的脚刚刚落地又听到屋内传出两句:“天黑不及披衣送,趁着夜色赶豪门。”豪门就是指的有钱人家,那个小偷自觉羞惭,飞也似地逃走了。
小偷是我们今天的习惯说法,其实古代把小偷称之为盗。盗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写法下边是一个舟字,示意水流泛滥,后来舟字误为成了皿字,皿就是器皿,代表某种东西,上边的字不能认为是一个次字,而应读“xian”,其意跟涎是一样的,是指口水。《说文解字》里对盗字的解释是“盗,私利物也”,意思是说对别人家的东西垂涎已久想要据为己有。《谷梁传》一书对盗字的解释是“非其所取而取之,谓之盗”,由此可见盗的本义就是偷和窃。
偷盗和盗窃都是动词,在构成句子时,盗的后边一定要带上宾语,也就是所盗的东西。《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写道:“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意思是如姬果然从魏王那里盗窃了指挥晋鄙军队的兵符给信陵君。
盗窃的东西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根据《唐诗纪事》一书记载,唐代诗人杨衡隐居庐山,当时“有盗其诗文以登第者”,就是说有人剽窃了他的诗文并在科举考试时中了进士,这种盗窃他人诗文的行径今天称之为剽窃。在《儒林外史》第十回中,鲁编修评价杨执中这个人时有这样一段话:“但这样的人,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盗虚声就是盗取名声,即骗取虚名。对于盗窃名声一类非常抽象的东西,我们今天一般用骗取一词来表示。
大家知道唐玄宗非常宠爱杨贵妃,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由于杨贵妃受宠,杨氏家族也因此兴旺发达起来,她哥哥杨国忠的权势一天天壮大,唐人陈鸿撰写的《长恨歌传》中说杨国忠“盗丞相位”,盗丞相位就是说他窃取了丞相的职位。
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古代词汇比较贫乏,不管偷的是什么东西,一律都用一个盗字统称,而我们现在的词汇就比较丰富了,偷不同的东西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盗字由偷东西的行为转化成偷东西的人,也就由动词转化成了名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盗”仍然指的是偷盗东西的人。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强盗,我们现在所说的强盗在古代叫作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