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凝望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想到回老家,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上一次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在老家度过的短暂而又快乐的光阴,尤其是临行前,母亲一趟趟往返于菜地、集镇和灶屋之间,把包好的韭菜饺子、腌好的五香萝卜干、新鲜的土鸡蛋……分门别类包装得整整齐齐,塞满了汽车的后备厢。

我发动汽车时,母亲站在小院门口,一边挥手一边说:“去吧,路上开慢点,到家了给我打个电话,好生工作,带好宝宝,我好着呢,不用你操心……”说话时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流露出许多不舍。车开出老远,我从后视镜里仍然看见她瘦小的身影站在路边。我知道,她的目光一定紧紧地追随着我。

记得小时候,我去上学,母亲站在小院门口看着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土路渐渐走远,大声说:“好生听课,别跟同学拌嘴,放学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我在县城念中学时,每次回家,母亲都要捧着我的脸凝视一番,口中喃喃地说:“又瘦了,念书累的。”每次我回县城中学,母亲都要把我送到等车的路口,帮我拎着书包和干粮、酱豆,送我上车安顿好,车开出去了,她还站在那里凝望。

高考的时候,考场设在市区,我们遵照学校的安排,提前一天坐公共汽车到市里住。离开家时,母亲不巧风湿病发作,膝盖疼痛难忍。我不让她送,她执意不肯,夺过我的书包,送了我一程又一程。

那是六月天,赤日炎炎,沿途连个阴凉地儿也没有,母亲没有打伞,头顶烈日,走过一个又一个土坡,走到镇上,穿过一条又一条街巷,帮我找到开往县城的汽车,压根儿忘记自己还是一个病人。

最后,我终于坐上车,劝母亲赶快回家歇歇去,任凭我怎么劝,她就是不肯:“我没事,你到了旅馆早点睡觉,别紧张,别有压力,放松一点,吃饭拣那荤菜点,别舍不得花钱。”我说:“你快回去吧!”她点点头,拖着两条腿慢慢往回走。我心里酸酸的,低头揉眼睛,忽又听见母亲叫我:“天太热,这车上又没空调,这盒冰激凌你路上吃。”母亲手里拿着一盒冰激凌,脸上全是汗,头发也汗湿了,脸晒得通红。我的眼眶潮了,赶忙低下头揉眼睛。

车开出好远,我回头看,纤瘦娇弱的母亲站在一棵柳树下,手搭在额头上,向我的方向凝望,一动也不动。我的眼泪掉下来了。

后来每次离家,我总挑母亲下地的时候,留个字条,悄悄地走,我不想让她送我,更不想看到她站在路边久久凝望、孤单瘦弱的身影。

童年,母亲凝望着我在院子里快乐玩耍;少年,母亲凝望着我背着书包去上学;青年,母亲凝望着我踏上出外工作的路;如今,母亲又凝望着我们一家三口说说笑笑地走进她的小院,可以说,我在母亲的凝望中成长,母亲把她的爱凝结在那道默默注视、紧紧追随而又无比关切的凝望中,伴我一生。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