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今年70多了,按照农村虚岁计算,近80岁了。父亲的皮肤看起来显得有点黝黑,但长满老茧的大手,却是经历岁月风霜的象征。
记忆中,父亲总是不苟言笑,性格中总是很拘谨,倔强中总有些固执。有时,母亲唠叨几句,父亲也很少言语,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倾听。
儿时,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总是任劳任怨。当时虽说家境不太好,日子过得有点拮据。每当回到家里,总能让子女们感觉到很多温馨!
父亲非常勤劳,那时,家中九口人,有近20亩的耕地,当时算是大户人家。母亲在家操持着家务,父亲在田间进行打拼。
在农耕时代,一家凭着两头牛,依靠劳力,进行一星一点的耕作,可以想象是多么地辛苦!
除了种好自己的田之外,我家间或帮助左邻右舍。记忆中,一到冬季父亲就外出了,听说是去外地进行挑沟打塘。当远途归来的父亲带来两三个白白的好面馍时,是我孩提时期最幸福的时刻。
父亲的手艺很好,在农村也算是一位能人。很少上学的他,靠着爷爷的熏陶(爷爷是位私塾),自学成才。村内的大小账务,土地的丈量计算,邻居的买卖,都请父亲前去帮忙。父亲也是随请随到。不光这些,父亲亲自制作的日常工具,如板凳、笤帚、铁锨等,甚至自建房屋的檩,也由他独自完成。
六年前,母亲去世后,父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了。不苟言笑的他,更是难得罕见的笑容。三年前国庆节后,我请几天假,帮助家里收割秋季的作物。耕地旋好整平后,便开始秋播小麦。
那天下午,天上的云优哉地飘着,田野里到处是农民们耕作的身影。我开着自带播种机的小四轮,父亲则坐在小四轮后面的播种机上,一垄垄播种着来年的希望。虽然时令进入深秋,天气还是有点微热。
我一边开着小四轮,一边与父亲攀谈着。这天不知怎的,父亲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给我讲述他的农家把式、他的播种手艺、他的曾经记忆。看着父亲微笑的面容,我的心暖暖的,好像多日的乌云散开一样。
那天的情景,已印入脑海,至今历历在目,时不时呈现眼前,感觉很甜。
原来父亲不是不爱笑,而是我们陪伴他的日子太少了,后来我慢慢留意,只要和我们在一起,父亲脸上总会挂着笑容。
愿天下子女都能多陪陪父母,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够微笑生活,快活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