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之灵长,必有立世之灵迹;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上,日辉月耀,星光灿烂,凡以卓越之姿,让后人世代仰慕的大成就者,无不是源自对信念和信仰的坚持与笃行……
齐景公的宠臣梁丘据对丞相晏子说:“我的学问、见识和境界,致死都赶不上你啦!”晏子回答道:“我听说,坚持求进的人,一定能够在不断的超越自我中一次次登顶成功之巅;坚持前行的人,一定能够超过那些迟滞之人,不断地抵达自己的一个个目的地;我并没有异于常人之处,不过是一个坚持学习、坚持修行的人,这恐怕就是你不及我的地方吧。”
人与人的心智和灵性,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上天是公平的,只要你坚持成就不凡的自我,那么,你就一定能踏上卓越之途,继续走下去,你就会把自己走成一道瑰丽的生命风景线。
宁越本是周朝的一个世代种田为生的农夫,年少之时,因苦于耕稼之劳,便问朋友说:“怎样才能免除农事之苦呢?”朋友答道:“你可以立志求学,苦读20年,金玉满腹,自然就不用耕田了。”宁越说:“如果这样,那我就以15年为期;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休息;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不睡觉,应该就可以成就自我了吧。”后来,他坚持的学习精神和成就的学问道德,在乡里广为传颂,15年后,果然被周威公聘为老师。
后人评道:箭飞得再快,也不过飞二里而止;徒步虽慢,锲而不舍,何止百里千里?宁越并非奇才异质,能成为诸侯的老师,正是坚持学习、积极进取的结果啊!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犯夜禁被捉,郡守王安期问道:“为什么犯禁?”年轻人答道:“在老师家学习,不觉日晚。”王安期听了说:“虽是乱世,但责罚像宁越那样依然坚持学习的人来树威,不是合理的事情。”于是,派人把他送回了家。可见宁越的勤苦求学的精神,已成了后世的楷模!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问、技术或艺术,往往是入门容易深造难,如果没有苦苦钻研以达至精至臻的坚持,便很难登堂入室,得其要妙。
有一天,孔子和子路谈论坚持求学、不懈进取的话题,子路说:“南山有竹,并没有经过调理,便坚硬自直,削而为箭,可以穿透犀牛的皮,这并不是学习的结果吧。”孔子知道子路勇武有力,自以为天下无敌,便教导他说:“如果在竹箭头再加上磨利的钢镞,箭尾加上羽毛,不是将射得更准、更远、更深入吗?”
聪明的人常常就像子路这样的自负,以为自己可以无师自通,浅尝辄止,其实呢,唯有志趣高远、坚持砥砺之人,才能最终成为人间的大智慧者、大成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