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90后航天工程师获评6月份“中国好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6月份中国好人榜,为航天报国理想坚守深山8载,苦练技能参与保障60多颗卫星发射的我市涡阳县90后工程师于新辰,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1991年出生的于新辰是我市涡阳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工程师、西昌发射场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

2011年,于新辰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场工作,在山沟里一待就是八年。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包括“嫦娥三号”“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风云四号”“北斗三号”等重大任务在内的共计50次、60多颗卫星的航天发射任务,在“北斗三号”“风云四号”等12次任务中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

2018年2月,习近平主席视察看望驻四川部队某基地官兵时,接见了航天科技人员,其中有一张特别年轻的面孔,他就是我市涡阳县小伙、火箭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于新辰。

“在得知我从清华毕业后一直在发射场工作时,习主席说:‘这么年轻就担任了骨干,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于新辰回忆说,习主席的话很温暖,让他备受鼓舞。

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分系统指挥,对于未来他也有自己的“小目标”。每个在发射场系统里的人,都希望有机会能成为“01指挥”。对此,于新辰也不例外。“‘01’相当于发射场的指挥中枢,是指挥中心的大管家,能担任这个岗位,一方面是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一份荣誉。”于新辰说。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于新辰没有完全透露自己的工作环境。除了地处偏远,在低温动力系统工作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对此于新辰显得十分从容,“只要严格按照规程和要求去测试和操作,实际上是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的。此外,我们也是有相关预案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徽涡阳人,我对老家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和思念。希望家乡的建设越来越好,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听说亳州机场建在老家,城际铁路也在规划,以后回家会越来越方便。”谈到乡愁,于新辰说会化乡愁为动力,用新的成就回报家乡。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