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种苗》国标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为亳州市企业主导起草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题:《白芍种苗》国标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为我市企业主导起草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安徽省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对由我市企业安徽井泉中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导起草的国家标准《白芍种苗》(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白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在全国多地都有种植,安徽、浙江、四川、贵州、河南和山西等地都有栽培,目前主产于安徽亳州、四川中江、浙江磐安、东阳。其中我市亳白芍为药典记载的亳字号地道药材之一,产量占全国白芍总量80%以上。大田种植白芍多以种苗繁殖。在白芍的生产中,种苗质量直接关系到大田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白芍种苗的等级质量是影响白芍生产经济效益中最重要的限制性因素之一。目前安徽省、浙江省和四川省等地所栽种的白芍种苗在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对其质量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因此,制定白芍种苗的标准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可规范市场的流通和经营,保证种苗的质量和药材的质量。

2018年初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把我市申请的《白芍》国家标准项目名称调整为《白芍种苗》,归口单位由安徽省质监局调整为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年3月在亳州召开《白芍种苗》国家标准讨论会。依据讨论会的意见和建议,搭建标准文本草案框架,形成了标准文本初稿,2018年12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草案)和编制说明。目前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面向全国范围内广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就其中部分重要意见进行讨论,产地咨询核实,并确定论证方案,并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将形成送审稿,报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

近年来,我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截止到目前,制定国家标准8个、行业标准6个、省地方标准93个。近期又先后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以及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技术委员等国家级层面的标准化技术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国际标准《中医药 白芍》已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批准立项,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归口主导制定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亳白芍》和参与制定的《中药材(中草药)商品流通等级标准》已在意大利罗马通过了立项审议,今年由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国家标准《产品标签内容核心元数据》(GBT 37282-2019)已经国标委批准发布,参与修订的GB/T10781《白酒标准》已形成报批稿报国标委待批准发布。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