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亳州,进北门,往东走,绕过“四道弯”,穿过“辘轳把”,便到了问礼巷。居住这里的人们常说:“问礼巷,问礼巷,问礼巷里有文章。”这里到底有什么文章呢?
孔圣人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天经过谯(亳州)地。离谯还有十八里,碰上几个小孩在路上垒坷垃城,挡住了去路。孔子坐在车上,叫小孩让路,小孩不让,跟孔子讲理说:“请问孔圣人,是车躲城呢,还是城躲车?”孔子无奈,只得绕道而走。
孔子来到谯的北郊,看见一个妇人在井边提水。孔子渴了,想喝点水。那妇人把扁担往井口上一放,站在井旁边说:“请圣人回答,我这样一摆是个什么字?答对了请你喝水,答错了你就别喝。”孔子说:“井上放个扁担,那是个‘中’字。”妇人说:“你答错了,不是中字,是个仲字。我这个单人旁你就没看见吗?”孔子羞得面红耳赤。
孔子一帮人不但没喝上水,还讨个没趣,就离开水井,心中暗想,谯这个地方不简单,刚来到就受了“二难”,这座城肯定地灵人杰。
第二天,孔子留意在城里访贤。从访问中知道,城里住着老子李耳,他常在道德中宫里讲学。这时孔子才明白,怪不得这里的人不简单!孔子想向老子求教,就先派子贡去看看情况。子贡回来说:“老子很有学问,深懂道德礼义。”于是孔子就很恭敬地向老子求教“礼”。经过多次交谈,确实受益匪浅。孔子在谯住下后,一天三趟去道德中宫(现在的老子殿)请教老子。“道德中宫”大门外的柳条巷子,是孔子进宫的必由之路,所以后来人们就称这巷子为“问礼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