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部作品入围“新中国70年 镇馆之宝70件”活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网、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主办,抖音、快手、梨视频、秒拍、西瓜视频协办。

自活动开展以来,一部部动人暖心的短视频作品带动了全国网友共同寻找、讲述身边档案文物故事的正能量热潮,共吸引了全国200余家组织机构报送作品,并征集到网友投稿近5万部。

经组委会专家评审组的第一轮遴选,我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推出的视频《洪学智将军的勋章》入围“十佳讲解员”。

《洪学智将军的勋章》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洪学智将军是金寨的骄傲,他出生在金寨县小河口村,16岁参加红军,南征北战,功勋卓著。

《洪学智将军的勋章》讲述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两枚国家一级勋章背后的故事。

另外,安徽有四部作品入围“70件镇馆之宝”。

67号 皖西博物馆 《红军公田碑》63号 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 《李克农的“羊皮箱”》57号 合肥在线《渡江战役第一船》53号 渡江战役纪念馆《铁一般的纪律》

《红军公田碑》

“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公田石碑高1.32米,宽0.84米,厚0.15米。材质为暖色花岗岩。石碑正中央刻有“红军公田”四个大字,左右两侧分别刻有两行小字。左刻“一千九百三十一年计稞五石”,右刻“霍山七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的字样,下方标识牌清晰标注着“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它见证了霍山土地革命的辉煌历程,倾注了老区人民拥军拥政的饱满热情。皖西博物馆推出视频,讲述霍山“红军公田”碑的来龙去脉。

《李克农的“羊皮箱”》

李克农,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是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和组织者。新中国成立后,一代“特工王”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也是57位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位没有带过兵、在正面战场上打过仗的将军。

李克农故居位于巢湖市烔炀镇中李村。2003年10月的一天,李克农的儿子李力和李伦把一只羊皮箱送到了父亲的故居,跟着来的,还有一封书信。这只箱子是什么来历?又有哪些故事?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的视频《李克农的“羊皮箱”》讲述这只“羊皮箱”与众不同的经历。

《渡江战役第一船》

“渡江第一船”,是渡江战役攻克安徽繁昌战斗中巢县船工张孝华和儿子张友香驾驶的黄梢船。

1949年4月20日夜晚,渡江战役中从安徽无为强渡长江攻克繁昌的战斗打响,这条不起眼的木船奋勇争先,为后续部队胜利渡江开辟了道路,被命名为渡江先锋船。那么当年,这条船究竟经历了什么?视频《渡江战役第一船》为你讲述。

《铁一般的纪律》

在渡江战役纪念馆里,有这样一件文物,纸张虽已泛黄,字迹却清晰工整。标题上的“命令”二字粗黑醒目。“入城三大公约”“入城十项守则”更是一目了然。守则的最后还备注到“全军所有人员每人一份”。这份入城守则在上报党中央后,得到了高度赞肯。毛泽东在来电上批复了8个大字“很好很好 很好很好”。

这是怎样的一份守则?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铁一般的纪律》讲述的就是这份守则的故事。


“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

网络投票启动啦!

快来为安徽的五部上榜作品

投票吧!

【十佳讲解员】组17号《洪学智将军的勋章》

【镇馆之宝】组67号《红军公田碑》

【镇馆之宝】组63号《李克农的“羊皮箱”》

【镇馆之宝】组57号《渡江战役第一船》

【镇馆之宝】组53号《铁一般的纪律》


投票说明


【投票时间】:2019年9月9日——9月23日

【投票方式】:1.关注《中国青年网》公众号→2.点击下方“镇馆之宝”→3.获取链接后点进投票页→4.选择作品,点击右侧爱心即可!

(责任编辑:王红燕)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