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打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各大医院医护人员迅速报名,纷纷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他们是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医护人员,更是奔走在前线不平凡的抗“疫”战士。他们义无反顾,英勇逆行。一封封“请战书”,写下的是赤子使命;一句句“我报名”,表达的是责任担当; 一枚枚“红手印”,留下的是医者仁心。向请战抗“疫”的他们致敬!
涡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崇明:不论生死再请战
“我再次请战,继续坚守抗疫一线,不求回报,不论生死!”写下请战书的是涡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崇明,作为第一批支援亳州市定点收治医院的三县医护人员,在结束隔离病房工作时,他于2月11日再次向组织写下了请战书,要求继续坚持在一线工作。目前,他已被批准继续留在亳州市定点收治医院工作。
隔离病区奋战一月
2月14日上午,下了夜班的宋崇明没有第一时间回宿舍休息,而是在一番消毒后走进办公室,将病人当天的变化情况一一记录在工作本上。厚厚的工作本上,准确地记录着每个病人的入院记录、问诊情况、每天的变化以及和其他医生们讨论的意见。
今年48岁的宋崇明是涡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从事重症医学工作近二十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宋崇明踊跃报名请战。1月31日,他和涡阳县人民医院的其他8名医护人员来到了市定点收治医院工作。
从年前第一批加入涡阳县人民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家小组,再到第一批支援亳州市定点收治医院的医护人员,宋崇明已经连续在隔离病房工作了近一个月。因长时间穿防护服、戴护目镜,他的脸上不仅被勒出了深深的瘀痕,还出现了破皮的情况,他随身带着一盒创可贴进行防护,降低摩擦带来的疼痛感。
“我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近20年,而且我还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刻我可不能当‘逃兵’。”宋崇明说,在隔离病房忙碌起来时要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在不喝水不吃饭的情况下,疲惫在所难免,“只要稍微休息一下就能接着工作,这可能就是医生的本能吧。”
放弃休息再次请战
来到亳州市定点收治医院后,宋崇明主动要求负责确诊患者中相对严重的病人。治疗中不仅要近距离为患者诊治,还要为重症患者取咽拭子,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危险。
“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不仅身体携带的病毒量大,还会有咳喘、呕吐的现象,取咽拭子时患者有时会出现喷射性的咳嗽或呕吐。”宋崇明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取咽拭子样本时一旦患者出现喷射性的咳嗽和呕吐,就等于病毒大量的外涌,医护人员即便穿着防护衣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普通患者的咽拭子样本按照程序由护士采取,相对严重的患者我来取”。
考虑到宋崇明这批医务人员在定点收治医院已经连续奋战十多天,上级领导考虑让他们歇一歇。宋崇明知道后,当即再次写下请战书,强烈要求继续战斗在一线。
“我家有兄弟三人,儿子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读研。如果我不幸在这场战斗中倒下,我上无孝敬父母之忧,下无抚养孩子之虑,我誓要把猖狂的病魔铲除,不论生死,不求回报。”在请愿书中,宋崇明这样写道。
儿子返校待命抗疫
虽然自己称“上无孝敬父母之忧”,可是提到已经70多岁的父母,宋崇明还是有些哽咽了。“爸妈都不知道我在前线,家里人怕他们担心,都瞒着呢,只说我工作忙。待疫情结束后,我再去他们膝下好好尽孝吧。”沉默许久,宋崇明说道。
为了减压,宋崇明经常会播放一些轻松愉悦的歌曲,和医护人员一起带着轻症患者做健身运动。一方面缓解病人心情,一方面增强病人抵抗力加快康复。
除了自己坚守一线外,宋崇明还要求正在中山大学读研的儿子,提前结束寒假返回学校,随时准备接受广州当地医院的调遣支援一线。
“现在都在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想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就是治愈更多的病人,誓与病魔作斗争吧。”宋崇明说。(记者 李锦文)
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王飞燕:出征武汉斗“疫魔”
作为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最年轻的技术能手,在疫情出现之初,26岁的王飞燕果断放弃哺乳,主动投身到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抗“疫”战场上,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也是一封请战书;她如愿“逆”行武汉,如今正奋战方舱医院。
武汉战“疫”日记
在方舱医院,王飞燕目前主要负责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做好吸氧、心理疏导,处理医嘱拿药分发口服药、口罩、三餐及水果补给等。
“医护人员都互相不认识,只能靠衣服上的名字才能找到对方,到了病人就餐分饭的时候,一个病区的人太多,一个人根本提不动,这时候大家总是主动帮忙、互相合作。”王飞燕告诉记者,“也有病人会主动帮我们分发饭菜和牛奶,在这里,病人、护士和医生就像家人、朋友一样,互相帮忙、合作,共同努力抗疫到底。”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群人在战斗。”
请战“逆”行武汉
2月9日上午,王飞燕收到紧急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通知,她第一时间联系了爱人,让他帮忙收拾行装。当时,爱人的第一反应是“孩子还小,那边太危险”。但王飞燕很坚决地告诉爱人,“那边太需要我们,我必须要去,我是写了请战书的。”
爱人最终同意了,匆忙收拾好换洗衣服、洗漱用品,赶到医院,不断叮嘱王飞燕“别担心家里,宝宝我会照顾好,你自己要保重!”当车子缓缓出发后,平素里很坚强的王飞燕开始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
当日经合肥集合后,晚上8点到达武汉。“经过两天的相关知识培训,我们才能进入工作,每天的一日三餐,都由专人送到我们的酒店,领队给我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休息,调整状态,快速进入到战斗中。”王飞燕告诉记者,初到武汉,当地的情况和想象中的并不一样,“街道上很干净、整洁,人们都很友好,精神状态都很好,我们到的第二天,就有武汉市民给我们送水果、牛奶,感谢我们的支援,我们非常感动。”
“疫”线许下誓言
王飞燕是蒙城二院急诊医学科护士,1994年6月出生的她,是科室里最年轻的技术能手,曾荣获医院星级护士、县级CPR操作二等奖和市级留置针大赛二等奖。
在发热门诊,王飞燕是第一个进入武汉发热患者留观病区工作的护士,主要承担武汉回来或有武汉旅居史、人员接触史的发热患者血样采集、测量体温、查体、交代病情、心理安抚及病区的清洁消毒等工作,经常连续工作十余个小时,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和口罩,脸上全是深深的压痕,耳朵也被口罩勒得肿了起来。但王飞燕说,她身边的许多党员比她做得更好。2月8日上午,王飞燕郑重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同时主动向医院报名要求支援湖北抗“疫”一线。
如今的王飞燕,和许多的医护人员一样,依然奋战在武汉方舱医院的抗“疫”一线,有担心和害怕,但更有信仰和使命、责任和担当,他们尽己所能,全力奋战,只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让患者都能早日恢复健康。 (任雷 楚朋朋)
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鲁洁: 出师不捷誓不归
“孩子,你在家要乖乖听话,等疫情结束了妈妈好好陪陪你。”“你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们爱你。”日前,在隔离病房下了夜班的鲁洁向丈夫和女儿视频聊天报个平安。自己在隔离病房一线工作、丈夫在阜阳武警支队值守、8岁的女儿守在家中,每天短暂的三地视频聊天,成了一家人别样的相聚时刻。
2月4日,当广大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鲁洁也在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申请书。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自愿加入疫情一线护理队伍,全力以赴奔赴患者需要的第一线!”鲁洁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递交了请战书后,鲁洁才把要上一线抗击疫情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和女儿。身为丈夫的段华宇是阜阳武警支队的一名武警官兵,从春节前就一直在部队值守不能回家。听到妻子要进隔离病房的消息后,段华宇眼眶一下红了,“实在是太危险了,虽然我和女儿都很不放心不舍得,但我们支持她。”段华宇说,妻子鲁洁告诉他,在这一刻作为医护人员和他身为军人的原则一样,危难面前不怕危险、不怕付出,一定要到一线和同事一起并肩战斗。“她就是我和女儿心目中的英雄。”段华宇说。
2月7日早上7点,根据医院护理部的通知,鲁洁携带好个人生活物品,准时到市定点收治医院报到。经过认真严格的培训,她投入到紧张危险的医护工作中。
为了避免感染,医护人员上班时都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医用手套、口罩等。每次连轴转高强度的工作后,鲁洁都会因为长时间在防护服里呼吸不畅脸色发白,嗓子干涩沙哑,脸上是一道道勒痕。每次视频时,段华宇和女儿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当被问到何时能结束任务回家休息时。鲁洁表示,疫情结束的那一天,就是她回家休息的时候。只要疫情不结束,她誓要战斗到最后一刻。(记者 李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