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阻击战到保卫战过程中,亳州银保监分局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高度重视、快速响应、扎实作为,有效引领辖内银行保险业在打好疫情防控战中拧成一股绳,用实际行动在保障群众金融服务的“第一线”,彰显责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
严格落实应急防控机制
亳州银保监分局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组织落实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等工作。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靠前指挥、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应急工作机制,全力配合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和应急保障工作。要以保障基本金融服务为前提,合理安排经营管理相关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返岗要求,可根据企业和居民实际金融需求,实行错峰营业、人员轮流上岗,营业网点数量原则上不低于春节假期。同时加强营业场所疫情防控,严格落实消毒、通风、体温检测等防控措施,柜台、安保等服务人员一律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上岗,确保各机构营业网点有序开展好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员工疫情防控教育,实施清单制管理,逐日逐人全面排查员工春节假期去向和人员接触史,并建立疫情日报机制、零报告机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情况。
保障医疗行业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加强对医疗及科研机构、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和一线医护人员等方面的各项金融服务。持续跟踪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和医院资金需求状况,帮助其提前做好资金运用安排,并在信贷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合理下调贷款利率。对于涉及疫情相关企业的应急资金需求,要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简化授信审批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目前已发放防疫抗疫相关小微企业贷款33笔,金额6838万元。同时重点关注因疫情暂时受困的中小企业,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调整完善相关信贷、理赔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其战胜疫情灾害影响,优先安排信贷规模给疫情影响巨大的、经营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鼓励合理使用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等信贷技术手段,帮助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农户延长融资期限、稳定融资预期,1月份以来共发放小微企业贷款65.67亿元。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要求各银行机构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以及担保方式等因素,实施差别化的利率定价,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原有基础上下浮10%以上,进一步加大普惠型贷款利率压降力度,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引导有条件的银行机构对于抵质押贷款实行内部评估,引进自助询价系统,为客户节省评估费用,主动支付抵押登记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畅通金融网络服务渠道
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合理安排经营管理,营业网点数量原则上不低于春节假期。营业网点加强口罩佩戴提示、免费提供洗手液、公共区域每日三消毒,切实加强营业网点防护,全力保障客户安全,营造安全、放心、可靠的业务办理环境。大力推进柜面服务分流,积极引导客户使用ATM、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渠道线上办理业务;银行保险机构纷纷开通7*24小时应急服务热线,推广使用在线咨询、在线投保、在线理赔一站式网络服务。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快捷地办理各项业务,做到业务不断、秩序不乱、服务不减。
开辟保险服务绿色通道
按照特事特办、急救先行的原则,要求各保险机构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启动特案预赔服务,减少或取消报案时效、药品、等待期、赔付范围等限制,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提高理赔效率,切实缓解客户就诊的资金压力。鼓励为一线医护人员、疫情防控志愿者、银行保险机构员工等重点群体提供针对性强、保障度高的保险产品。辖内31家保险机构共251款保险产品将新冠肺炎列入赔付情况,目前,已承保25729件、保额77.11亿元。且各保险公司为医务人员、一线公务员等捐赠保险共计73642人次,保障金额215亿元。
加大疫情防控正面引导
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公众号、APP客户端、官方网站以及营业网点LED屏等载体,及时客观通报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大力宣传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公众理性、科学应对疫情变化,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主动对接官方媒体,加强对金融服务的正面宣传,做好舆情风险防控,营造积极正面的抗击疫情舆论氛围。
王建军 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