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的理念(2)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山海经》中国地图

大禹七年,春节刚过,大禹便开始了历代帝王的传统项目—南巡。二月中旬从帝都河北冀州一路南下,历时半月,来到了江南,最终停留在浙江的会稽,然后突然下诏,要求各诸侯务必于三月一日前赶到,将要召开诸侯大会。 

众诸侯不敢怠慢,急匆匆于三月一日这天赶到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三月二日天气放晴,大禹威严地迈着禹步,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在诸侯热烈的掌声之中登上大会主席台。他今天心情不错,诸侯们都很听招呼,连天公也作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察供品之盛,心里极为畅然。于是,他清了下嗓子,示意全体安静,然后扫视全场,一下子不高兴了:大个子防风氏没到!

正在这时,防风氏一路小跑赶来了,但是已经晚了,大禹心里已经不高兴了,后果已经很严重了:杀一儆百,杀鸡骇猴,不杀不足以平禹愤,不杀不足以震天下!

大禹此时面沉似水,“啪”的一声拍了下桌子,喝道:“防风氏,为何迟到!”防风氏一看老大生气了,赶紧解释自己接到通知后,立马就准备贡品,连天加夜奔跑而至,没想到还是晚了半小时。大禹再一看防风氏所谓的那点贡品,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因为这次开的就是贡品审计大会,“你的贡品质量够吗?你的组织性纪律性还有吗?拉出去毙了!”

防风氏瞬间懵了,吓傻了,前几年治水与大禹那可是拍肩膀的兄弟,这翻脸咋比翻书还快呢?!还没想明白,头已被砍下。所有的诸侯也傻眼了,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开始战战兢兢了,有人急忙派人增加贡品了。

大会开得很顺利,这几年各诸侯赖下的贡品全部补上,并且重新制定了国家财政政策,诸侯的占比下调了,中央的财政预算增加了,但这是所有诸侯、委员一致投票的结果。

大会真正的成果还在于达成了大禹的心愿!众所周知,一直以来,稷、契、益等一帮老臣一方面资格老、威望高,一方面功劳大、贡献著,问题在于功高往往震主,大禹的位子也是这样来的,而这几个老同志一旦联手起来恐怕会危及到大禹自己的位子,甚至是影响到将来。

说到将来,大禹心目中的接班人他早已心中有数,就是他的儿子——启。尽管说“选贤不避亲”,但毕竟直接让位给启很有可能会遭人非议,所以,大禹设计了一整套的连环策略。

防风氏的被杀,效果很理想,既威慑住了诸侯们,同时防风氏的封地西北地区也空缺了,谁去补缺?大禹早就想好了,其地一分为二,西部为稷,东部给契,如此便将中央的两位老同志下放到地方上,他们既要感恩,又缓解了呆在中央对大禹的压力。

其他还有一系列的调整,这里不细说,总之,一系列的新政出台后,中央仅留下了一个大功臣——益,也就是大禹的好哥们伯益。

这个伯益,咱们前面说过,他也很有文采,和大禹一起共同著过名著《山海经》,甚至有史学家说是伯益一人所著,但他没有著作权意识,心甘情愿为大禹做枪手,大禹身边需要的正是这样拥有高尚品德的人。

大会的最后一天,大禹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这次大会的成果,认为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承前启后的大会!“承前启后”四个字讲得很重,并重复了两遍,大家好像听到了一点话外之音!接着,大禹肯定了稷和契二兄弟这些年的工作,发明了毛笔、契刀、竹简、木牍以及墨、卷、册等等,当然还有庄稼的种植、借神龟以卜筮,认为他们功勋卓著!“但是”,大禹话锋一转,考过研的人都知道重点来了,“这些发明固然重要,朕认为对于书写而言,最最重要的问题尚未解决!”大禹受过演讲技术训练,说到这,不说了,端起茶杯悠闲地喝了一口新采的龙井,闭上眼睛品味起来。稷、契感觉受到了打击,才高八斗的伯益也是一脸懵逼,众臣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猜不透大禹之所想。

沉默的力量是巨大的!

大禹再开口,众人耳朵全是竖着的。大禹说:“众爱卿知道我的本名叫什么吗?”都知道,没人敢犯上,“文命,对,为什么叫文命,朕出生时胸含玉斗,足履文字,这是老天爷命我降临人间,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拯救文字,为文字立命来的!什么是为文字立命?我们现在用的文字,从苍颉爷创立以来就始终只是描画外物的形状,缺少内在的生命、精神和灵魂!稷、契两位老爱卿的发明很好,但还是仅停留在对文字的书写呈现上,是硬件的改造和提升,但不是内在的软件的精神生命的注入。只有精神生命的注入,才能带来文字的升级和换代。只有这样,文字有了生命,书写有了理念,才能真正地体现我们这个国家自庖羲老祖以来一以贯之的理念,文字书写也才能反映我们自身的生命精神和价值。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

大禹着重梳理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庖羲氏创制八卦以载道、证道的传统;二是神农氏基于“仁”对于农业的重要性,而为人所命名为“ren(仁)”的仁义萌发传统;三是黄帝所创制的“始制文字,乃服衣裳”的人文传统。大禹认为文字乃是最终体现三大传统的重要载体、重要落脚点。

众人一听,也是第一次听到禹帝爷关于文化精神的论述,高屋建瓴,纵横捭阖,绝对是高运的视野,宏阔的胸怀,凡听讲者,上至伯益,下至会议服务人员,“如登春台,如享太牢”,陶醉啊!佩服啊!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代伟人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真真使大家,不!是使整个民族一下子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这个民族何以是这个民族的独特性,同时也增强了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只有认同并践行或生活于这三大传统的民族才是中华民族,这样的人才是中国人。

但怎样通过文字来承载、体现并传递这三大精神呢?

大臣、诸侯们议论纷纷,争论不已,说不出所以然,更找不出一套理想的方案来。大禹宣布,大会延期一天,明天上午他来现身说法,来展示载道文字的形体和书写。

三月三日一大早,众人来到曲水的两侧或坐或站,或卧或蹲,好不惬意。不一会儿,大禹驾到。大禹首先是问大家在如此良辰美景中有何感受,然后吟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句子,大臣对大禹的仰慕崇拜之情此时进入了五体投地的地步,那绝对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大禹文化自信了,从稷手中接过笔,侍从捧着砚,四侍女撑开一块洁白如玉的丝帛,大禹挥毫泼墨,洋洋洒洒,一边作文,将三大传统记述下来;一边书写,在苍颉字形的基础上裁删增饰,创制了一种新文字。一个个文字确实是有生命的,如蝌蚪般游走于帛上,而且你仔细看,会发现这些文字如蝌蚪一样在生长,有着生长生发的无限可能性。

等大禹写完,先是诵读了全文,进一步阐发解释了文意,接着逐字为大家讲解此字是什么,何以这样写,比如这个“木”字,苍颉当年创造此字时只是画了树干树枝形,而大禹写时则要把树的那个干,向上生长的精神给它体现出来,所以把苍颉爷的中间这一笔改直,成为“竖”,成为直,“直则不令邪曲”,要坚实有力,要有一种向上努力生长的感觉!众人大呼神妙!

最后,大禹讲:“我的这一理念就是三大传统的体现,其实,三大传统中暗含的一个共同理念便是‘导’。导,本来就是道,万物有道,将万物之道用我手中的毛笔记下来,这便是文字。万物之道对应万物本身,只有我们用内心去观照,去感应万物,才能把握到万物的内在精神,再通过手中的笔体现出来,这样也是导,导出了万物之精神,也导出了我们内心之萌动仁义。总之,新时代的文字叫禹文,文字的书写方式乃是导,文字的内在生命则是天地万物之道。”

散会后,大家返回各自驻地,传达学习禹帝会稽重要讲话的内容和精神。而且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禹文”最终规范化,传达到每个有身份的人。同时,还有一副产品,审计计算贡品税收的这项工作会议因为是在会稽召开的,因而被定名为“会计”。

稷、契会后立即赶到西北去上任,大禹则带领伯益等一干人返回冀州。天下人都注意到了禹帝手放在伯益肩膀的亲热,眼神里抑制不住的亲密、欣赏和爱护,于是,大家想,伯益看来定是禹帝爷的接班人了!但是,历来定为接班人的,都会兼任中央干部学院院长,以及部队副司令什么的,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提拔一些自己的人,给大家以恩惠,可以获得不少的民意。部队兼个副司令,更是不用赘言,没有自己的部队,有人造反怎么办?

但是,这一切伯益全没有,有的只是禹帝的信任!倒是禹帝的那个儿子启虽然“淫溢康乐,野于饮食……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也就是类似于今天官二代富二代搞的“海天盛筵”,群众影响并不好,但却兼着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

民调显示,禹帝的威望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但是这天,禹帝突然宣布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他从自身做起,原因是一要建立这样一套先进机制,二是自己当年为天下治水落下一身病,尤其是风湿严重,禹步已经迈不成了。

而且,果不其然,禹帝让位于伯益!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伯益代禹而登帝位,惹来的却是杀身之祸!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