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读书字句香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常言“春天不是读书天”,风熏日暖,容易犯困,我倒觉得,相对于夏日的炎热秋日的萧瑟和冬日的寒冷,春天冷暖适宜,到处花开满树,是最好的读书天。

人从一冬的瑟缩荒寒里挣脱出来,周身舒展,思维欢跃,这时候泡一杯茶,坐在桌前,打开散着墨香的书页,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楼下杏花刚谢,桃花又开,几株玉兰上,紫的白的花朵硕大肥美,鸽子一样铺展在枝条上,温暖的风把花香送进室内,送到书页上,每个字都萦绕着香气。

这样的春日,我喜欢读古文,《庄子》、《世说新语》,或者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一边读,一边把注解和自己的体悟细细地记在上面。书读得很慢,一个春天过去,往往不过读四五十页,但也不着急,要那么快干吗呢,又不赶考应试,又不等米下锅,这样好的春日读书,最好就慢一些,再慢一些,花开一样从容的徐徐的。累了,就下楼走走,一边看花听鸟,一边回味书里的那些字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品一品其画面感,想一想其动感,会心一笑,仿佛我也正在那群散乱的人影里,醉醺醺脚步踉跄着下山呢,身后一片欢鸟乱鸣。锦绣的文字遇到锦绣的春天,是人生一大快事。

周末无事,可以拿一本书,去野外读。避开闹哄哄踏青的人群,沿河找个僻静的所在,在一片草地上坐下来。草是新草,叶子尖尖的嫩嫩的,花是新花,明亮的紫是紫花丁,娇艳的黄是蒲公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雪白浅红嫩粉,星星点点铺撒在青草地上,空气中流动着清芬的气息。这时候,更宜读散文,比如汪曾祺的《随遇而安》,汪的文字闲适、清雅,不做作,书里的枸杞头、麻鸭蛋、扁豆花,带着高邮湖的天光云影,跳动在纸页上,香气缭绕于唇齿间。读古诗也好,带一本薄薄的精选诗集,读一首,嚼一嚼,别具滋味。那天读元稹的《西归绝句》,“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读罢抬头四望,脚下春水明亮,对岸的满坡桃花,正云霞一样灿烂地开着,不远处,一个垂钓者,刚好甩出一条大鱼来。一瞬间,真疑心自己就在诗中,也有了诗人结束贬谪返回京城的快乐,有了临水捧读好友书信的快乐。

春日读书,不必太认真,毕竟,“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山水亦是绝胜好书,同样不能辜负。读几页纸上书,站起来走一走,舒展一下筋骨,再读一读自然之书,看一看蝴蝶栖在花上的姿态,听一听鸟儿婉转的啁啾声。东风徐徐的,太阳暖暖的,这样纸里纸外一番流连,人可能就犯困了,那也不打紧,困就睡一会儿,坐下来,倚在一棵花树上,打个盹吧。朦胧中,花瓣落下来,掉了一书,洒了一身,金龟子爬到手上,酥酥的痒。睡醒了,揉揉眼,接着看书,直到红日西坠,晚霞满天。

读书一事,有人喜欢用“坚持”二字修饰,言某人每天坚持读书云云,我颇觉得奇怪,除去应试的实用的读书,成年人闲读,挑的都是喜欢的书,用的都是闲暇的时间,收获的当然该是灵魂的惬意,哪里需要刻意的甚至带些痛苦的“坚持”呢?需要“坚持”的苦读,一定不是对的书,一定不是对的时间。这样明媚的春日,你携一颗轻快的心,带一本喜欢的书,坐到花前去读,你会发现,纸页间戏蝶舞娇莺啼,每一朵汉字,都是醉人的春天。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