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题:加紧“补短板” 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市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新供给引领需求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近年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三去一降一补”,经济社会呈现健康较快发展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推进“三重一创” 培育发展新动力

日前,在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对微生物进行扩增实验。研发人员介绍,他们要从成千上万种的酿酒微生物中筛选出菌种资源,再通过基因提取、PCR扩增等一系列分子操作手段,改善酿酒环境的微生物结构,提升产品品质。

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生物发酵工程相关的技术开发,2019年企业申报组建了亳州市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缩短成果转化周期,提高我市生物发酵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是我市“三重一创”(加快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成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 我市全力以赴“补短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三重一创”成效明显。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305亿元,增长15.2%;济人药业、协和成药业、九洲方圆三家企业备案配方颗粒品种1062个。《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19—2030年)》获省政府批准。安徽东方帝维重大动物疫病新型疫苗创制工程和亳州新健康科技公司快速检测试剂研制重大专项扎实推进。兑现省市“三重一创”及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发展奖补资金9320.25万元。

我市创新创业不断向纵深推进。全社会研发(R&D)经费达到8.2亿元,增长32.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活动,成功创业5629个,创业带动就业3.9万人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7%,分别高于规模工业15.8个和3.3个百分点。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去年技改投资增长56.8%,居全省第1位。获批高新技术企业5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个。

“提速”基础建设 打造发展新引擎

2019年12月1日,药都大地一片沸腾,早上7点30分,随着一声长鸣,G7181次列车缓缓驶出商合杭高铁亳州南站站台,这是从亳州驶出的第一班高铁列车,这标志着亳州人翘首多年的高铁梦从此照进现实。

基础设施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我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发展新引擎。以高铁的速度推动高铁建设,去年商合杭高铁亳州段成功通车运营。加快推进亳州机场、城际铁路、公路建设,目前,亳州机场已经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批复;淮宿阜(双堆集至阜阳西)城际铁路、亳蚌城际铁路、亳蒙高速前期工作推进顺利;建设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431公里,提档升级国省干线公路143.6公里。

人间四月天,在城南调蓄水库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头戴安全帽,佩戴口罩,推土机、挖掘机等各司其职,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城南调蓄水库占地面积200多公顷,总库容493万立方米,调蓄库容460万立方米。该水库建成后将作为市区唯一地表水源向城区供水,是引江济淮亳州城市供水项目的一部分,计划在今年6月底全部完工,7月份实现供水。引江济淮亳州城市供水工程建成使用后,可以保证城区20天的紧急供水。

亳州属于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我市积极开源节流,加快建设引江济淮亳州境内主体及配套工程。同时,在宋汤河、龙凤新河、凤尾沟、赵王河等河沟上新建了多个拦蓄水涵闸,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涵闸的科学调度,有效拦蓄上游来水和城区范围内降水,补充地下水。另外,西淝河等沿准洼地治理工程及淮干一般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已通过验收。

一个个短板的补齐,一项项弱项的加强,为亳州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汇聚了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