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亳州资源优势,做好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文章”“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把亳州打造为长三角的‘菜篮子’”“加快融入长三角,让市民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做好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文章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大家庭,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这为亳州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要高水平建设“一区”,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优势,扬亳所长,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白酒、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高水平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
市人大代表张毅说,报告中提出的高水平建设“一区”非常好,建议高站位实施精准招商,全面摸清长三角产业转移情况,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思路,聚焦现代中医药、白酒、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和世界500强、行业100强等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驻点招商、上门招商和以商招商,做好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文章。
“要加强承接长三角药企产业转移合作。”市政协委员李翔建议,借助“入长”良机,主动作为,发挥优势,大力引进长三角大药企来亳投资,为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增添新动能。同时,要加强亳州药企与沪苏浙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力度,借智发展,借力发展,推动我市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助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
把亳州打造为长三角的“菜篮子”
“报告中提出要高标准建设‘一基地’。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这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市人大代表纪坤说。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农副产品消费市场和主要集散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中高端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对优质农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多。我市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对接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给质量,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中原优质肉牛、肉羊和生猪优势产区,要发挥这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绿色亳农’品牌培育,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市场,带动我市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方林飞建议,要充分发挥蒙城作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的桥头堡作用,充分利用上海农交会的影响力,在长三角地区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立亳州农副产品专区,在长三角组织亳州农副产品年货节,扩大我市农副产品的销售量和影响力,把亳州打造成为长三角的“菜篮子”。
让市民乐享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
“亳州正式加入长三角大家庭半年多来,市民在交通、医疗、生态环境等方面,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市人大代表牛峰说,相信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亳州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市民们也将会享受到更多的红利。
牛峰认为,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围绕《亳州市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方案》,出台推动我市教育工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突出“补短板、高质量、一体化”,采取有效措施,分类、有序、快速推进,助力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政协委员罗海燕建议,要制定并实施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人才集聚工程,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制定并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发挥人才在引领创新、支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建设。要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还围绕把亳州打造成为沪苏浙群众的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吸引长三角人才的“硅谷”和留住人才的“磁场”,长三角的“药箱子”“粮袋子”“酒坛子”等方面出谋划策、献计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