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养鸽致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4月28日上午,在谯城区古城镇何楼村运峰养鸽场,上万只鸽子咕咕的叫声甚是欢快,鸽场负责人何本银正在为鸽子上料。

2003年何本银外出务工时,因工地事故导致脊柱神经损伤,致使下肢完全瘫痪,只能靠轮椅和电动三轮车代步。但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自2006年开始涉足肉鸽养殖,一开始不懂养殖技术,规模较小,效益不佳。

2014年7月份,何本银一家三口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没有“等、靠、要”,而是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路,一门心思钻研肉鸽养殖业。2015年底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后的他依然继续发展养殖肉鸽,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把养鸽场从自家庭院,迁移到村外,新的场地通风条件较好,有利于防疫,降低了防疫费用,每年还能享受中央特色养殖补贴8000元,他的劲头更高了。

今年受疫情影响,何本银的肉鸽销量明显减少,本该实现月出栏4000只的鸽子现在成了难题,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影响了效益。困难面前,何本银不灰心、不气馁,仍然想着把养鸽子的技术无偿传授给他人,带动更多的人发展养鸽产业,希望在周边形成规模养殖产业基地,组船造舰闯市场,实现更大梦想。古城镇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帮他联系电商平台,促进网上销售,为肉鸽找销路。

“疫情一旦结束,大家消费习惯回归后,肉鸽还会卖个好价钱的。”何本银满怀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