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坊镇:他乡“麦客”助力贫困户抢收小麦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天村干部带着联合收割机,直接到地里,不仅割茬浅,收的麦子挺干净的,我就这3亩多麦子,一会的功夫就割完了,收成也不错,一亩700多斤,除去每亩50元的收割机费,按照国家保护价1.12元/斤左右,今年小麦收入是800元左右······”这是牛王村郁庄贫困户郁二祥对正在走访的驻村工作队的的算账。

岳坊镇牛王村是一个农业大村,现有耕地12930多亩,种植小麦有10000亩左右,由于依靠本村的辉煌农机合作社28台联合收割机,不能在3天左右的的时间完成全部的收割任务,又担心气温干燥,秸秆打捆后不能及时离田,天气阴雨到来之前,农民和贫困户不能抢种秋作物,为确保今年秋季取得好收成,贫困户秋收有保障。

牛王村党委和驻村工作队会商后,拿出应急预案,从黑龙江和凤台两县的农机合作社调动联合收割机26台,做到人休息机械不停,村组干部和网格员引领到田到、地块。就像黑龙江籍机手贾师傅在牛王村韩庄麦田地向笔者开心的介绍道:“牛王村的人真不错,干部不仅把我们带到田里,还帮我们量地,能节省时间多割麦子,还不时的问我,渴不渴,这‘活’干的舒心,虽然我坐在驾驶舱比较热,但是牛王的村干部为我们这些‘麦客’,为当地的贫困户服务的真好,明年如果需要,我们还会再来·····”牛王村党委书记王保飞沙哑的声音向笔者介绍:“我们争取3天的时间,全部收割完毕,10台打捆机日夜不停,争取5天左右的时间,全部秸秆离田,确保所有农户不耽误秋种······”(马洪绕)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