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爷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几天翻书,不经意间看到了爷爷手写的笔记。那娟秀的小楷透着一种温润、祥和的气息,一如他的为人。

想到爷爷,我的心被一种感动和爱包围着,泪水不知不觉地涌了出来。

爷爷那时候六十多岁。他身材高大,背微微有点驼,花白的头发整整齐齐;岁月在脸上刻下密密的纹路,泛着慈祥的光芒。

爷爷特别喜欢读书、习字。每到空闲的时候,他都会戴上老花镜,坐在门前读书。那专注的神情,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凝成一幅优美的画卷。至今,爷爷读书的情景总会浮现在眼前,久久不曾消失。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我们的家境原本很富裕,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些变故。父母无奈,只好留下我和姐姐在家上学,被迫到外地谋生。

我们只有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很能干,他除了识文断字,还会盖房子。每到农闲的时候,他就带领一些人四处给农村人建房子。这样可以挣些外快,补贴家用。爷爷每次总会离开家很多天,但只要回来都会做上可口的饭菜,还会带回来很多零食。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非常和善,总是平静地面对生活的苦难,没有唉声叹气,更从来没有暴躁、发火过。他竭尽所能地爱护着亲人,给孩子们遮风挡雨。

两年后,父母回到家安心务农,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们家和爷爷的家是相连的,只是隔了道院墙而已。每到冬天,狂风肆虐,寒气从墙缝、大门呼啸而入,刺得人直打哆嗦。为了取暖,全家人就早早地上床休息了。这时候,在凛冽的北风中,隐隐约约听到了呼喊声。打开门,缩着脖子冲进夜幕中,发现爷爷站在矮小的院墙外,手里捧着一大盆鸡汤面。看不清他的脸庞,只听到他亲切地说:“鸡汤面快凉了,赶紧端回去吃吧。”

于是,我们家的孩子吃上了热腾腾的鸡汤面,感觉整个冬夜都不再寒冷。

这样的场景特别多。爷爷总会变换花样,做很多好吃的来照顾我们。直到今天,这些温情的画面还是不时地跃进眼帘。

孩子们也真心地尊敬爷爷。我家院子里有一口压水井,爷爷每次来打水,大家都会自告奋勇地帮他压水,还会乐呵呵地给抬到厨房里。只要帮爷爷做事,大家都感到无比的自豪,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

爷爷一生要强,从来不给儿孙添麻烦。他善于经营庄稼,又有一技之长,所以总体来说,生活还是很富足的。

斯人已去,吾心甚念。在此写下点滴文字,以纪念那些生命中爱过我们的亲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