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气里都弥漫着让人难耐的烦躁,每当这个季节,我最喜欢的去处是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那方大大的池塘,为了那一池的香透肺腑的荷花。
与荷花的结缘,要从一包荷叶饭说起。
四五岁的年纪,贪玩、挑食、不吃饭,瘦瘦弱弱的女娃子,让大人们操透了心。为了能让我多吃几口,母亲竭尽所能,尝试着做各种面食:擀面叶、做面皮儿、烙油馍。甚至炒不同口味的菜,奈何我童年的味蕾就是不走“正道”,母亲费尽心力做出的美食,我往往没扒拉两口就一溜烟跑出去了。
母亲开着一家店铺,经常到商丘为商店进货,如果时间宽裕,她每次都给我买回一些新奇古怪的小玩意儿。一次,母亲和往常一样披着星星坐上开往商丘的大巴车,再戴着月亮归来,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没有玩具,只有一个“大粽子”。
望着那有两个大得离谱的“大粽子”,我嘟着嘴:“妈,你咋只买这么一个‘大粽子’,我的玩具呢?”
母亲呵呵地笑了:“有这么大的粽子吗?这不是粽子,这是荷叶饭,是荷叶包裹着大米蒸出来的。传说,小姑娘吃了荷叶饭,就会变得白白美美的,会变成荷花仙子呢!”
我的眼瞪得像铜铃一样,没等母亲说完,便抢过那一大包荷叶饭,跑到一边吃了起来,吃完之后,手里还留着淡淡的荷叶香。从此,那股清香住进了心里。
长大了,惭愧没有出落成羞花闭月之貌,但“白白美美”四个字倒是从妈妈那里遗传而来。对美的幻想,伴着整个的童年和青葱,不知是不是寄托着花仙子的梦,老家镇北边的那汪荷塘,一直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的梦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荷的喜爱,也从外形上升到了心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首《爱莲说》,成了我日常的诵读。在喧嚣中寻觅宁静,在欲望中独善其身,在逆境中“中通外直”,在漫长的岁月里,悄然绽放内心的芬芳。
虽然没长成荷花仙子的姿容,倒是养成了荷花般淡然乐观的性子,并从此爱上周敦颐,爱上荷花,爱上荷叶包裹的荷叶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