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不可貌相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有些汉字在造字的时候,很多都是一目了然,看了它的字,就能明了它的意思,像日月为明,大小为尖,上下为卡,舌甘为甜,等等。但也有一些字,却正好相反,有个叫什么不是什么的特点,这有点费人心思。这里挑几个被常用作人名的字品味品味。

要说叫什么不是什么,首推一个“静”字。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个字的结构,它是左边一个青字,右边一个争字。青者,盎然生长之意,动态,不静;争者,夺取也,无论是心取还是身取,都更不静。很显然,这是一个由两个动态感十足的字组成的字,很难跟我们常识中的静淑娴雅联系在一起。

常识中,静是个寓意美好的字眼,常用作人名用字,与静字组成的词像安静、平静等也都呈现出一派祥和安然之气,可造字之人为什么要给这两个动态感十足的字,来造一个表示不动的静字呢?

比较显著的还有一个“定”字。拆开来看,定字是宝盖头下面一个走之,意思是一个人在屋子里走动。这里暂且不管他是因何事而不肯坐下来,或者是不能坐下来,但想一个走来走去坐卧不安的人,哪来一个“定”字,与它的本意又有何联系?

在我们常识中,定的本意就是安定,是那种“行如风,坐如钟”的气定神闲。

类似的,还不能不提一个“稳”字,它由禾木旁一个急切的急字组成。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田间都种植着各种庄稼,难免垅垅坎坎。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这样的地方急匆匆地走着,怎么能够稳稳当当,除非他非常的小心。

而我们常识中的稳字,那就是一个四平八稳,甚至纹丝不动,如我们平常所说的稳坐钓鱼台、稳如泰山等。

这里还有一个经常会被用作人名的“斌”字,也很典型。自古有大志者,无不渴望是能文能武的全才,所谓的好男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讲究的就是一个出将入相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学而优则仕的年月里,这应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终极梦想。

但字面上这一文一武组成的斌字,看起来却是一个纠结的矛盾体。都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这文就是文,武就是武,硬搁在一起也是一个拧巴。而且还“文”字在前,一副当家领头人的模样,那后面拳头硬实的“武字”岂肯轻服。

所以这样看来,这些常被用作人名的字,仿佛经不得细究。但果真如此吗,难道在这样看似矛盾的文字里,就没藏着先人造字时的一份苦心?

就像人不可貌相,字也应是不可貌相的。这样的字用在人名里,虽不似鑫字一目了然的金光闪闪,骉字一目了然的万马奔腾,淼字一目了然的水天一色。但不争才能静,不走才能定,不急才能稳,文武才能赢,我想,这也是在告诉名字主人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吧!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