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利在喂羊
亳州新闻网讯 “来来来,多吃点,吃得多长得快……”7月15日,涡阳发县曹市镇柴村后寨王自然村,脱贫户王明利拄着双拐,一边给羊群喂树叶,一边对着眼前欢蹦乱跳的羊儿打趣地说。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46岁身残志坚的王明利,面对家庭诸多不幸遭遇,乐观向上、积极作为,通过养羊、种地、开便利店,靠着勤劳的双手闯出了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王明利从小家境贫寒,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二级残疾,其妻子患有智力障碍,后育有一女,不幸也患上脑瘫。这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过得十分清苦,全家所有的生活开支和治病费用全靠王明利一个人支撑。2014年,经精准识别,其家庭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命运无情,人间有爱。受益于国家精准帮扶政策和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多年的帮助引导,王明利家的经济条件明显好转,他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共产党救济只能让我吃饱穿暖,要想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于是,他取了1000多元低保款,买了2只小羊,开始干起了养殖。如今,大小羊只长期存栏量达8只,每年每只羊有400元的养殖补贴,“去年卖了七八只羊,一只羊一千多元。家里现在还有三只母羊,可以继续繁殖,打算再扩大点规模,多养几只。”
2018年初,王明利瞅准时机开了一家便利店,主要经营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我们庄没有超市,所以就开了这个便利店,虽然不能挣大钱,也算有个事做,挣点生活费。”王明利开心地介绍说,平时他利用早晨和傍晚的时间去喂羊和打理田地,“白天没事都在家里看店,多少能增加一些收入,地里产的和卖羊的钱我就能攒着了。”
王明利还种植了3亩梨树,在梨树下又进行了套种,不浪费一分土地。2019年底,他们家成功脱贫。“只要踏踏实实地干,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王明利说,“工作队讲得好,身体残疾不可怕,思想残疾才可悲,好日子要自己创造,不能坐等救济。”
“王明利经常拄着双拐在地里施肥、剪枝,还要喂羊、喂鸡,照顾家里,真不容易。但他每天见谁都乐呵呵的,他善良、勤劳、身残志坚的品格,让人特别感动。”涡阳县司法局选派驻该村干部高志感慨地说。
“思想问题是一个动力源的问题,这是扶贫的关键。驻村以来,我们始终把扶贫扶志结合在一起,尝试用各种方法去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柴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颜四新介绍说,他们通过入户走访逐个谈心,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鼓励弱劳动力到扶贫驿站就业或申请公益岗位;通过召开贫困户会议,开展感恩教育,引导贫困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鼓励贫困户立足自身脱贫致富。
“通过扶贫扶志,我们村引导贫困人口外出务工385人,村公益岗位就业20人,村扶贫驿站就业14人,实现种植桃树、梨树800余亩及草莓20余亩……”该村党总支书记张涛说,截至2019年底,该村222户1065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引领下,他们都在通过自身努力,迈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不久前,王明利在自家的便利店里,安装了一个鱼缸,里面布置了水草和石头,养了五条锦鲤。闲来无事,王明利喜欢抱着孩子站在鱼缸前看着鱼儿游动,有时会投几粒鱼食,“小鱼一动,感觉屋里也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