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锦葵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刚刚立了秋,秋风还不算肆虐,秋葵花已经黄了。秋葵花的黄,似乎是从水粉画上走下来的,黄得彻底,耀眼,逼人的眼球和味蕾。

秋葵,在二十世纪的乡间,还不知道是何物,餐桌上也鲜有此物。近二十年左右,秋葵才“登堂入室”,成为居家餐桌上的“座上宾”。秋葵刚刚风靡的时候,实属“俏菜”,顾名思义,一般吃不到的菜。近年来,随着蔬菜大棚的雨后春笋般出现,秋葵得以大面积种植,成了菜市场上再普通不过的食材。

我是二十几岁才吃到秋葵。翡绿的秋葵与龙口粉丝一起,错落在白瓷盘里,绿白相间,佐以红椒丝帮衬,看起来十分养眼。夹起一筷子来,黏糊糊的汁液,毛茸茸的秋葵在唇齿之间鼓噪,一股别样的清香充满口鼻。

哦,这原来就是秋葵。

秋葵被誉为“蔬菜之王”。十分好种植,且结果较多,一个个如一把把圆形的小剪刀倒插在果棵上,有一种傲视的尖锐。

我见朋友老郭做过秋葵,先要在锅中放水,水沸后,滴上一些植物油,然后把秋葵放在锅中焯水,那几滴植物油的妙用是让秋葵继续保持翡绿,防止颜色变黄乃至暗淡。水沸三滚儿,用漏勺捞出秋葵,在凉水中过一遍水,然后切除秋葵的蒂,依次码在盘子中,上面覆盖一些蒜末,这时候就可以做汤汁了。

用些许的植物油、生抽、一勺白糖在锅中煮香,淋在秋葵上,这道菜就这样做好了,近乎傻瓜式的做法,吃起来,却赏心悦目,又爽口。秋葵的汁液之香,夹杂着果胶的甜,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筒状尖塔型的果肉,吃起来异常爽脆,犹如唇齿之间的一场交响乐。

秋葵的做法不止一种,还可以煲汤、炒食,风味各有千秋。

除了秋葵的果肉以外,我还是喜欢秋葵的花,黄灿灿的秋葵花,摘下来,风干了,在陶炉中煮沸,味道酣畅飘香,有一种油油的挂杯之浓郁,味道和红茶有一些相近,却比红茶的味道更厚。

走笔至此,有垂涎欲滴之感。这种花朵可以煮茶的秋葵,名曰“咖啡黄葵”,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举杯之间,有一股秋意浩荡之感萦绕鼻尖,难怪是绝佳的饮品,被冠以“咖啡”开头,端起瓷盏,饮一口秋葵花茶在舌尖咂摸,还真有咖啡的些许味道。在天宇澄明、阳光普照的秋日里,一盘秋葵,一盏秋葵花茶,堪称不负秋光,不负韶华。

秋葵,秋葵,秋之锦葵。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