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托起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医疗政策解决了看病问题,危房改造让俺住上了新房子,孩子上学还有补贴,国家的政策多好啊,我们一家人的幸福稳稳当当。”8月25日,记者在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永平寨自然村采访时,贫困户李保林充满感激的说。

今年55岁的李保林2013年换上了偏瘫,之后又因偏瘫后遗症导致劳动能力降低,妻子也患上了慢性病需要常年服药,家里的四亩地因无力管理,收成惨淡,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生活水平大打折扣。2015年,村干部走访摸排后,经过民主评议,李保林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医疗保障、低保兜底、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扶贫政策。

“以前有点小病小痛忍忍就过去了,买药太贵,现在不忍了,不舒服就去医院,俺老俩口一年下来也花不了几个钱。”尽管还是经常要往医院跑,但是有了医疗保障的李保林很有底气,“俺家还签约了家庭医生,医生定期到家来给测量血压、指导用药,服务很好。

除了享受医疗扶贫政策,李保林的残疾生活补助一年400元,一家四口低保年收入15840元,各种惠农补贴一年320元,上初中的儿子一年还能享受寄宿生生活补贴1250元。家里四亩地全部种上了扶贫树,一年也能收入4000元左右。

2017年,村里对李保林家实施了危房改造,一家人告别了破旧老房子,住进了砖混架构的平房。这一年,李保林家也彻底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关键还得靠自己的奋斗。”在种好扶贫树的同时,李保林向村里申请成为了保洁员,每天按时清扫管辖范围内的卫生,每个月能收入五六百元,妻子李丽打零工一年也能收入万把块,今年女儿专科毕业在一家医院实习,也不用家里再操心了。

“如今手头宽裕了,孩子们也慢慢长大了,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说起现在的日子,李保林脸上挂满了笑。

双楼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宫伟说,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很好,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工作者,要因户制宜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让更多贫苦户都能得到稳稳的幸福。

(王亚萍 钱坤 记者 汝平)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