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贵保留的全家福
亳州新闻网讯 “家里一切都好,你们好好工作,好好搞研究,不用担心家里。”每一次与儿女们通话,刘长贵总是语重心长的嘱托孩子们,想到孩子们都已经事业有成,他的脸上写满了骄傲和自豪。
刘长贵是蒙城县篱笆镇刘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经济情况很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妻子的病不见好转,四个孩子的学费却在不断增加,家庭开支越来越大,压得刘长贵喘不过气。
但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刘长贵始终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赚钱养家,刘长贵在打理好庄稼的同时,只要有时间就跟着邻居走村串乡收树卖树,成天奔波在外见不到人,那段时间孩子们很少见到他。
2013年,刘长贵向村里提交了贫困户的申请材料,经村里评定,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政策的帮助,他们一家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起来。
“生活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刘长贵对此深信不疑。虽然家庭贫困,但他的几个孩子却一个比一个“有本事”,“我是个乡下人,没多大本事,就是孩子们给我争光了”。
刘长贵的大女儿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大儿子更是全村的骄傲,以蒙城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又拿到全额奖学金去美国读博深造,很快就要回国任教,投身祖国的物理科研工作。小儿子考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一个贫困户家庭出了三名大学生,这让刘长贵在村子里成了名人,都说他住的是“黄金屋”。但旁人不知道的是,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困难妥协,才是刘长贵教给孩子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孩子们都有了好前途,我和老伴也有医保政策,看病不愁。好日子正在向我们招手。”刘长贵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