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故事:家里多了个“儿童基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稚嫩的歌声,从两层小楼传出。有几个孩子吐字不清,也有不少娃娃唱歌跑调,但空气中弥漫的尽是快乐的气息。

安徽亳州谯城区观堂镇蒋瓦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聚在丁魁礼家中,有的在唱歌,有的在画画,还有的在做游戏。人虽不少,却秩序井然。

原来,这是由蒋瓦村村委委员丁魁礼一手打造“儿童基地”。“我们村有近500个留守儿童,暑假孩子没地方去,老喜欢往外跑。天气热,村子附近的水塘,无论深浅,他们一个猛子就扎进去。”丁魁礼介绍,家里老人看不住,孩子们的安全成了问题。

为杜绝安全隐患,丁魁礼灵机一动,打起了自家院落的主意:院子大,平时就放点粮食和农机,何不将隔壁的两层小楼和院子一并改造,建个儿童基地?说干就干!从设计规划,到装修施工,丁魁礼全都亲力亲为。

今年6月,基地建成。“谁来管孩子”成了摆在丁魁礼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小朋友喜欢玩,得有东西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然肯定坐不住。”“只顾着玩可不行,孩子们的功课也得跟上,不如找老师给大家讲讲课。”正当丁魁礼一筹莫展之际,他的弟弟、弟妹支了招。

“这个法子好!可以试着联系大学生,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来。”丁魁礼眼睛一亮,立刻行动。很快,他找到了亳州的8名大学生志愿者免费给孩子们上课,既辅导学习,又培养兴趣。

7月10日,“儿童基地招生”的消息一出,村里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有的村民不信,觉得哪有那么好的事,有的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自家孩子报了名。“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孩子都有,一共来了200多个,主要是本村的留守儿童,也有一些邻村的小孩。”丁魁礼笑道,为让大学生志愿者安心教学,他还为大家准备了宿舍,“房子是自家的,饭是我媳妇做的,食宿都包。”

志愿者也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暑期课程。“上午我们主要是辅导他们写作业,巩固书本上的知识。下午则陪着大家搭积木、画画,还会教一些安全知识。”在大学生志愿者王浩然看来,假期支教活动,也让自己收获满满。

开在丁魁礼家中的儿童基地,不仅解决了村里留守儿童假期安全问题,让孩子们有了学习、娱乐好去处,更让老人们省了心。“以前一放假,孩子们就往外跑,拦都拦不住,我只能在家提心吊胆等。”村民罗秀莲感慨,“现在好了,我这4个孙子有地方去了,我也就放心咯。”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奚婷)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