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刘双燕:驻村九载“扶贫燕” 飞入贫困百姓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刘双燕捧着村里丰收的扶贫黄蜀葵笑容灿烂

九年前,作为安徽省第五批选派扶贫干部,利辛县税务局的刘双燕开启了“扶贫之路”。在2018年第二个驻村任职期即将结束时,她主动申请留村,要再干三年,“还有一些老乡没脱贫,我哪能安心走呢?”在她的带动下,她所在的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已经出列。

中秋、国庆双节即将到来,刘双燕希望能休息两天,“如果村里不忙的话,我想抽两天的时间陪陪女儿。她今年都上大三了,我都不记得我上次陪她过中秋是什么时候了!”

九年扶贫路 一刻不停歇

“我这几天不在村里,家里没啥情况吧?有困难就和我们帮扶干部说,尽力帮你们解决。”9月28日,刘双燕的喉咙沙哑得说不出话,但她依然开始了一家一户的走访。几天前,她作为扶贫干部代表,参与了央视国庆中秋晚会的录制。录制结束后,刘双燕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朱集村。“刘书记,您就放心吧!都好着呢!”乡亲们笑着回答。

2012年,受组织委派,刘双燕成为安徽省第五批选派扶贫干部,任利辛县城北镇陆小营村第一书记,开启了她的扶贫之路。因扶贫成效显著,刘双燕被选作省第六批选派干部,任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8年3月,第二个驻村任职期即将结束,面对乡亲们的深情挽留,刘双燕主动申请再留村三年,“看到乡亲们渴望的目光,我哪能狠心走呢?再说,我在村里还有很多的脱贫构想没有实现,还有一些乡亲没有脱贫。”经组织批准同意,刘双燕转任安徽省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

从36岁到45岁,刘双燕把人生宝贵的九年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当时刚开始驻村扶贫的时候,可能也没想到能在村里待这么长时间。既然来了,就别想其他的了,好好干吧。”刘双燕笑着说。

昔日贫困村 今成示范点

如今,走在刘双燕扶贫的朱集村,随处可见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干净整洁的村村通,修整一新的村居,以及设备完善的村文化广场、图书室。刘双燕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的伟大壮举。村民们说,这肉眼可见的变化里,也包含着刘书记的很多心血。

刚到朱集村的时候,刘双燕就把县税务局为她宿舍装空调的资金省下来,给村里敬老院装上了路灯。她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整合了上百万元资金,为朱集村接通了自来水、修建了公路、改造了电网、建成了扶贫基地。引进农业发展公司,搞特色种植养殖;建设扶贫驿站,开拓扶贫岗位……朱集村在2016年顺利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3.91%下降至目前的0.46%,并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虽然朱集村已经出列了,但刘双燕还整天“泡”在村里,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依然艰巨。“很多朋友问我,你去农村一待就是九年,你到底图个啥?”刘双燕说,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她要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凭着出色的扶贫成绩,刘双燕先后被评为“亳州好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并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先建脱贫业 再享天伦乐

由于常年吃住在扶贫村,刘双燕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九年间,相依为命的母亲、相濡以沫的丈夫先后离世;九年间,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成长为大三的学生,她几乎错过了女儿的青春期……同样,也是在这九年间,昔日的贫困村摘掉了“穷帽子”。

“今年‘双节’有8天假期,有没有想着让自己休息一下?”记者问。

“如果村里不忙,我希望能抽空陪女儿两天。”刘双燕说,自己都记不清上一次和全家人一起过节是什么时候了,“从我刚选派的时候,我就给自己说既然干了这个工作,就得真正给老百姓做点事,要不然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所以扶贫以来,我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想要多干点活,中秋节都是选择在村里度过。”

在母亲和丈夫在世的时候,即使自己不回家,孩子还能跟着他们一起过节。“现在两个人都离世了,过节的时候孩子就只能到亲戚家轮流过节,像没有家的孩子一样。”提起女儿,刘双燕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我说等妈妈扶贫结束了,一定好好地陪她,把以前亏欠她的时间尽量补回来”。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