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谯城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聚焦三务公开的难点、“微权力”管理的堵点、干群矛盾化解的痛点,通过“阳光下晒信息”和“监督中促公开”实现了基层微权力的全流程监督,全面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今年8-10月,信访量下降到了个位数。
敏感问题从“隐秘角落”到“阳光晒场”。以往的“三务”公开表明,部分社区干部对于敏感的居务和财务事项避实就虚、盲目应付,社区居民看到的只是片面的公开内容,信访矛盾自然此起彼伏。对此,第六协作区开展监督再监督,使得基层“三务”公开从被动公开转变为主动公开。
公开事项从“稀里糊涂”到“明明白白”。为彻底扭转公开不到位、百姓不明了、干部难清白的局面,为公开事项划定硬杠杠,创新开展清单式管理、填空式公开的工作模式。将“三务”公开内容按《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小微权利”监督制约的实施意见》统一标准化模板,制作成11类责任清单7条监督清单,各社区按照清单目录填空、审核,并将佐证资料一并上公示栏接受居民监督。公开事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彻底解决了群众看不清、看不懂问题,全面实现了公开内容无漏项、监督方向无死角。
监督程序从“亡羊补牢”到“源头治理”。第六协作区进一步明确了公开内容、频次和方式,避免了“三务”公开工作的随意性和表面化。通过推动民生类资金源头公开,全程监督民生类资金使用情况,并与“三务”公开比对,实现精准监督,有效避免了监督乏力和监督漏项等问题,切实将基层“三务”公开工作的的动作做完整、做到位,全面实现了从源头上监督。(颜飞 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