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三举措打好2020年社保兜底脱贫攻坚战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0年,蒙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民政厅 扶贫办关于印发〈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民社救字〔2020〕24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民政部门的认真指导下,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扎实推进社保兜底脱贫工程,较好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

全面落实社保兜底政策

农村低保。截至11月份,农村低保对象22150户461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221户29985人),累计支出资金20552.1万元,覆盖率4.1%。

特困供养。11月份,共有五保户5428人,其中,分散供养3899人、集中供养1529人。1-11月份累计拨付资金3000.72万元。

残疾人两项补贴。11月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享受174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293人,占比76.37%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享受138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46人,占比48.77% 。1-11月份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785.52万元。

临时救助。1-11月,共救助1327名因灾、因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群众,打卡发放救助资金484.4万元。

孤儿救助。11月份,集中供养孤儿39人、分散供养孤儿119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22人。1-11月累计拨付救助资金1151.7万元。

扎实推进“抗补促”专项行动

加强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通过数据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1064人未享受低保,经民政部门逐户逐人核实,854人符合条件,已按程序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对不符合的210人,标注原因,纳入监测台账。256人未享受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经民政部门走访核实,最终符合条件的185人,已全部审批办理。29名未享受五保待遇,经核实,有20人符合享受五保条件已办理。

聚焦“三户一体”的兜底保障。加大与扶贫数据的比对力度,通过比对,全县未脱贫贫困户2101人中,2018人享受了社会兜底保障,其中,低保1827人、五保116人、孤儿75人。脱贫监测户635人中287人享受社会救助政策、边缘户2709人中1109人享受社会救助政策。对57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二三级精神、智力残疾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老弱病残孤453人中318人已享受社会救助政策。

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工作制度

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工作制度,为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更好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有效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一是审批权下放乡镇。蒙城县2020年5月全面将低保审批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采取乡镇政府联审联批工作制,县民政局负责低保资金发放和监管,通过出台方案,及时培训,多举措确保该项工作“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二是全面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加强对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的救助帮扶,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坚持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其他基本生活受到疫情影响陷入困境,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高救助额度。全面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积极开展“先行救助”。1-11月,拨付备用金 23.26 万元,共救助101人,做到发现困难立即救助。

三是建立了死亡人员零报告制度,确保应保尽保,严防“死人保”现象。截至目前,共新增农村低保4620户8968人,减员1442户3403人。

四是建立局班子成员包乡镇督导制度。民政局成立4个工作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对包保乡镇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吴胜)

(责任编辑:马明亚)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