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皆美好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午休,和同事闲聊。她说起自己的过往:自小散漫,爸妈不管,初中起点,大专学历。我惊得无以言说。她现在可是单位80后的中坚力量,部门负责人,在职研究生。白手起家的夫妻俩,硬是挣了两套房子,生了两个娃。也就是说,自她上班到目前的十年多一点时间里,不论从学历教育,还是家庭规划,她一直在进步。我说,在大家的眼中,你可是一项又一项光环加身。她却笑着说,在高手如云的单位,她等于是小学生入门,也正是这个落差,让她有了向上的力量,打开了奋斗的空间,她要感谢自己的过往。

“感谢过往?”我咀嚼着这句话,不由得联想到自己低谷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曾经的自己非常嫌弃。

有那么几年,诸事不顺,无以排解,常混于酒桌旁。表面上看,日日鲜衣怒马,歌舞升平,但夜深时,只有自己知道,我一直行进在一片黑暗中,只是以一种喧闹的方式掩盖自己的孤独。虽然,“混”也是人生的一种方式,但至少自己的内心是不甘如此的。

不混又如何?一边沉沦,一边纠结。突然间,一束光打了进来——文字救赎了我。

自小,我一直用表相的安静来掩盖自己的自卑,读闲书是不错的选择。经常桌上是课本,桌下是小说,虽然学业荒废不少,但读闲书的习惯一直没丢。及至上班时,也是时断时续地读几页。人生挫折就像鞋里的沙子,说不定何时就能硌下你的脚。那几年,当变故来临时,癫狂之下,冥冥之中有一种紧迫感,我必须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不知是怎样的机缘,也记不得拂去哪本书上的浮尘,书中一个个铅字敲醒了迷路的我。原来,我还可以读书,还可以“混”在文字里。海明威说:“我们必须习惯,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却没有红绿灯的事实。”如此习惯的前提,必是挫折与挫折叠加,必是心力交瘁。那时,我在人生的交叉口,愣怔了很久,最终,按照文字垒起来的路,继续前行——闲赋的我除了家便是书店,野出去的心慢慢地往回收,而这一次回收,心与文字相依相偎,再没离开过。

曾经的颓废,绝对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而现在,我依然是个平庸的人,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但有了文字,内心安定,再也没有慌乱感。每晚,再忙再累,我都会读几行文字。甚至,拿起笔来,一笔一划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悟,灰暗的时光,反倒成了我人生弹跳的起点。

看似一个个生硬的方块字,垒起来,便有了灵性,能让自己的思想有了辨识度,思想明了,脚力也更加强劲了。如此想来,真要感谢曾经的自己,正因为落寞,握住文字的手才会更加有力。回首来处,时光历历,或光明或灰暗,落笔时,皆已美好。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