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庄周街道九里桥村保洁员张海军 干好公益岗 走稳小康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海军在擦拭旅游公厕洗手台

亳州新闻网讯  冬至过后,进入数九寒天,开始了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作为蒙城县庄周街道九里桥村的一名公益岗保洁员,58岁的张海军每天尽职尽责地保持好附近孙沟湾旅游公厕的环境卫生,冲洗蹲厕、拖洗地面、擦拭洗手池,一套工作下来,浑身暖烘烘的,他说,“村里帮我安排的这份工作,离家近,活又轻,还能锻炼身体,好着呢。”

张海军夫妇育有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外村,现在只有老两口一起生活。因为生病治疗导致开支较大,加之体弱多病无法务工,收入减少,“双重压力”让老两口很长一段时间愁眉不展。无奈之下,张海军夫妇于2017年向村里寻求帮助。经过评议、公示等程序,夫妻俩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因户因人施策,陆续对其实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特别是就近安排的公厕保洁岗位,让他实现了自食其力。

“去年我脱贫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3000元,很满足,很幸福。” 张海军高兴地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老两口如今走出了贫困的阴影,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所以他总是认真完成村里交办的工作,“你看这厕所可干净?地面清洁无水渍,洗手池无积灰积液,保洁工具摆放整齐,俺都是对照要求打扫。”

“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帮助困难群众顺利脱贫、稳定脱贫,我们村分别设立了保洁、护路、护塘等公益性岗位,23位有就业意愿且劳动力弱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九里桥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立成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还牵头研究出台了《九里桥村公益性岗位考核办法》,对公益性岗位职责、考核、奖惩作出明确规定,体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今年以来,九里桥村公益性岗位累计发放岗位补助9.5万元,带动其他贫困户参与沟塘清理等村级公共事务临时用工3500人次以上,发放劳务报酬18万元,“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精神状态,村民迎着小康道路越走越稳。”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今年以来,我市充分研判疫情汛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紧盯稳岗就业、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等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分析应对机制,着力推动各类问题解决。截至目前,全市15.7万贫困劳动人口外出务工或实现就业,为2019年底外出务工人数的115.45%,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全市因疫情、因灾、因农忙、因病和个人家庭等原因累计返回909人,891人已得到妥善安置,18人转为自主发展产业或自主创业。全市开发扶贫公益岗位33700多个,有力助推了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