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2020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我市聚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1.4%。支持药品研发及生产经营,制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奖励办法,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31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建成中药材组培繁育中心、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园,设立中药产业基金和中药饮片产业集团,推进药明康德(亳州)临床开发基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3%。市、县区食品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达110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4.8%、总量占全省的10.7%,增速和占比均居全省第二位。持续推进文化旅游年活动,新增4级景区2家,建成运营华佗百草园等一批精品项目。
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与上海市奉贤区、江苏省连云港市、浙江省衢州市建立合作共建关系,与13个沪苏浙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1-11月份,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6个、同比增加35个,总投资785亿元;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8个、总投资281亿元。双百万工厂化产业化肉羊养殖、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蒙城县成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8家企业获批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单位。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15.7万吨,销售额162.7亿元。亳州旅游宣传片在上海铁路局所辖654趟高铁免费循环刊播。公安类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区域互认互通,与长三角城市医保“一卡通用”。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我市组织开展“火热药都·惠民消费”等系列活动,累计带动消费超2亿元。建安文化广场获省十佳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称号。发展直播带货、无接触交易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网上零售额达83.3亿元、增长53.3%,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四、二位。新增限上企业258家,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扭负为正。实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前期工作百日攻坚行动,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03个、总投资505.8亿元,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竣工率、开工率均居全省第三位。2020年1-11月份,全市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4%、居全省第三位。发挥金融支撑作用,申报并成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84.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95.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七位;同比增加19.3%,增速居全省第六位。新增各类挂牌企业112家,实现直接融资130.2亿元,金农易贷、金农企e贷等线上信贷产品在全省推广。
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市县两级9769个可网上办理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705个市本级公共服务事项1日办结,全部实现“最多上一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164项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27个工作日以内,新增市场主体6.2万户、增长38.6%。连续4年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92.5亿元,总量位居皖北六市第二位。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8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7.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4.3%。为285家企业减免科技研发项目涉及所得税9800万元,同比增长58%。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创业直接带动就业近4万人次。创新实行以县为单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组合投资·优先股”模式,各县区成立共富公司、各村成立振兴公司,预计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益达6.4亿元、村均收入5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