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会商助力污染防治攻坚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去年11月份以来,我市成立由市环境监测站、气象台、环科院、PM2.5防治小组组成的联合空气质量会商小组,开展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截至目前,集中会商小组共计发布空气质量会商预报160期,建议启动重污染天气7次,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预测空气质量,精准研判重污染天气。每天上午九点、下午四点,会商小组根据当前的空气质量情况、气象条件,预报模式平台及国家总站和省预报中心的预报指导意见,预测后续24—72小时的空气质量。编发我市空气质量预报,通过微信、网站、电视等平台向社会发布,指导大气污染防治小组开展各项防治工作,同时通过省站预报平台上报空气预报数值。如预测到未来两天内可能出现AQI数值200以上的重污染天气和突变天气,会商结果将上报省预报中心和市大气办,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通过政府网、市直媒体、环保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同时电话通知重污染天气成员单位,按预警发布等级落实启动“削峰”应急措施。

开展污染源分析,让污染防治有的放矢。污染天气期间,对市辖区内各空气站点数据进行逐时分析,综合风速风向、污染传输、周边影响等不同条件,开展污染溯源,找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会商结果及时上报市大气办并提请通知相关部门,迅速核实现场情况并进行合理处置。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做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的放矢。

加强交流学习,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会商小组在国家环科院大气所的专家指导下,联合气象台、监测站和PM2.5防治小组,每天都在认真学习讨论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资料、气象条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累积叠加和二次转化对重污染天气的贡献等相关业务知识,极大的提高了环境监测部门的空气质量预报水平,也为将来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