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马路连通村里各个角落,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沿途“村景”美丽如画,这便是谯城区淝河镇李腰村现在的样子。
李腰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06户、634人。那时,村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像样的道路,村集体收入为零……如今,这个村不仅摘掉了“穷帽”,贫困户全部清零,村集体收入也达到了70万元。
在工厂务工的脱贫户正在整理毛绒玩具
李显在河鱼养殖基地负责鱼塘管理
变化一 贫困村引来玩具出口企业
以前的李腰村村民住土房、走泥路,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环境更是脏乱差,不少人自嘲,“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穷根在哪?”当地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曾做过多次调研分析。除了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外,究其根源还是没有产业。
发展产业、鼓励能人返乡创业,让沉寂的土地“活”起来,成为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发展思路。
2016年,李腰村通过招商引资,帮助致富带头人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5个,共流转土地3000余亩,以中药材种植为主,每年带动贫困户1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大大增加贫困户收入,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定基础。
2017年,结合上级政策扶持,李腰村利用废弃地8.1亩,建光伏发电站2座,当年5月中旬初步建成并网发电,年净收益17万元。
2018年下半年,李腰村建成了标准化扶贫厂房460平方米。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经多方考察,研究决定引进毛绒玩具加工项目,2018年底,博艾玩具有限公司进驻李腰村扶贫厂房并投入生产,设立了裁剪车间、缝纫车间、自动化填充等车间,加工的毛绒玩具全部用于出口。
博艾玩具在用工上优先吸纳一些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到车间就业。
“以前整年都在外打工,现在村里开了厂子,就近上班,下班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厂里工资也高,比外出打零工强得多。”1月19日上午,村民薛小利一边缝纫手中的毛绒玩具,一边高兴地和记者聊天。
淝河镇李腰村党总支书记张勇说,博艾玩具厂有效地带动了李腰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创造就业岗位60余个,其中吸纳贫困户16人,月均工资2500元左右。玩具厂的成立不仅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也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20余万元的收入。
变化二 靠水吃水发展水产养殖
“我们村临近淝河,水资源丰富,清澈的水源遍布村庄,发展水产养殖业有着天然的优势。”站在村里的河鱼养殖基地旁,李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永春和负责鱼塘管理的贫困户李显,正在讨论着冬季鱼塘的发展情况。
记者看到,随着近几日气温回升,鱼塘的冰已经逐渐化开,上百只鸭子在鱼塘里自由游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副生态自然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李永春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让村级集体经济扩源增收,2018年,李腰村两委在充分调查、收集民意的基础上,确定把风险较小、起步稳健的河鱼养殖产业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方向。
确定了发展思路,就要行动起来。李腰村于2018年底开始修建鱼塘,201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李腰村河鱼养殖基地养殖面积共有60亩,投放了武昌鱼、草鱼、黑鲢等鱼苗品种。
李腰村河鱼养殖基地采用“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的运营方式,由村党总支委员负责管理,同时设立了扶贫公益性岗位,聘请了5名贫困户负责鱼塘的投食、打氧、巡塘等工作,每人每月补助800元。
“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这一模式,一方面通过党总支带动,更好盘活集体资产,使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鱼塘管理员,以务工的方式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我们一年河鱼的总产值是50多万元,利润在20万元左右,很大程度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李永春介绍,这些收入一部分用于村里公益性建设开支,一部分用于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变化三 新生活有了新希望
脱贫不能等靠要,要变“输血”为“造血”,在各项帮扶政策下,李腰村的多名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靠自己的双手走向新生活。
“我家里现在除了70多只羊外,还有十多头牛,每天一大早就要开始给它们喂草、喂水、打扫棚舍,是有些忙、有些累,可心里敞亮了啊。”看着棚舍里壮实的牛犊和羊群,脱贫户张现同高兴地说道。
今年68岁的张现同,儿媳和孙子都有残疾,家中还有老母亲,因为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2016年,张现同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低保救助、残疾人补助、光伏收益等帮扶政策。
2017年,李腰村两委帮助张现同购买了8只扶贫羊,从此张现同开启了“牧羊人”的生活。在他和老伴的精心饲养下,8只羊当年就繁殖了20多只,靠着卖羊和政府的补助,老两口当年就脱贫了。
脱贫后的张现同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想着怎么扩大养殖规模,给村里其他贫困户作表率,带头致富。在他的带动下,贫困户纷纷向张现同“取经”学习,加入到依靠养殖脱贫致富的队伍中来。
去年年初,张现同养羊达到70多只,依靠卖羊的积蓄,他又和老伴陆续买了十多头牛,扩大养殖规模。为鼓励张现同和想要发展养殖业的脱贫户们,李腰村两委特意组织技术专家提供养殖技术帮扶,帮助他们建设圈舍,为他们做好后盾。
“等靠要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我虽然年纪大了,可是身体仍然健朗,党和国家的政策那么好,只要肯吃苦肯定能过上好日子。”张现同说。
新愿景 发展更多产业 壮大村集体经济
傍晚时分,李腰村的村民活动广场变得热闹起来了,妇女们跳广场舞,老人们在健身器材旁休闲运动,年轻小伙们打篮球,个个神采飞扬,幸福感满满。
兴产业、修道路、改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在不断的发展探索中,李腰村目前村集体收入从零增长至70万元,道路硬化率98%以上,贫困户全部清零,村党总支连续三年被市里评为“五星基层党组织”。
“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很舒适、很满足。”脱贫户张丽华说,自己常年在村中药材基地务工,明年打算学习技术加入种养殖的行列,增加家里的收入。
“我们村今年打算扩大养殖规模,继续发展‘立体养殖’水上养鸭水中养鱼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李永春介绍,未来的李腰村将继续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多样化经营,扩大玩具厂的规模和品种的同时,李腰村打算过了春节后发展养蚕业,建设桑蚕抽丝厂,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吸纳更多村民务工,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