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春联,话年味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临近年关,到处洋溢着喜庆氛围。一年一度的春联盛会,也因此拉开帷幕。集市上开始出现灿烂夺目的对联和威风凛凛的门神,路过时我驻足欣赏,想挑选几副共迎新年。

印制的春联红火吉祥,处处都是欢喜自在,我的思绪却不知不觉地飘回到儿时。

自记事起,我就知道爷爷写得一手好字,小卖部账本上的字迹工整有力,为我埋下艺术启蒙的种子。每年一进入腊月,爷爷便从货架的最高处取下包裹好的红纸,他细细揭开蒙尘的外包装,拿出长尺时,我便知道,又至一年春联时,热闹欢乐的新年即将到来。那时市面上虽已有印刷好的春联,但村子还有不少人习惯来买一副爷爷写的对联。他读过书,是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为人大方磊落,很受周围人钦佩。

于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屋角燃着温暖的炉火。我们爷孙俩便趴在柜台上,开始进行这件大事。爷爷将红纸铺平,进行对折后裁开,然后重叠放置在玻璃台面上。墨香弥漫在空气中,有一种又旧又老的气息。爷爷有一方沁满了黑色的砚台,他教我怎么研墨后,一切开始进入正题。

悬腕、落笔,胸有成竹,从容淡定,不多时,一副蕴含着期待的对联已具雏形,“福照家门万事兴,喜居宝地千年旺”。朗朗上口的祝福,端正流畅的行楷,在冬夜里,一切显得宁静而祥和。爷爷依次把写好的春联放到地面上,等待着自然干透,我从兴致勃勃地读对联,到困意袭来只想睡觉,前后时间很短,于是早早地躺进被窝。只记得梦境里似乎总有一盏灯,浸泡在墨香中,散发着温馨圆满的光芒。

写好的春联,加入横批后仔细卷起,然后用红色纸条固定好,等待着村里人来挑选。他们站在店里笑着谈论,说着谁家最近打算杀猪,谁家外出打工的孩子刚从大城市归来,皆是细碎日常的邻里小事。出门时,他们把春联卷在腋下,冒着寒风离开,像抱着红红火火的热切憧憬。

等到除夕将至,我和父亲承担起了贴春联的事宜,将调好的糨糊先刷在墙壁上,然后把薄薄的红纸贴上去,尽量保持整齐工整。等到春联和门画悉数贴完,双手便像涂抹过胭脂,泛出浅浅的红。虽然有些冷,但我的心里都被喜悦充盈着。外出拜年时,看到左邻右舍都贴着爷爷写的春联,更是满腔自豪。

遗憾的是,我小学五年级那年冬天,爷爷因病去世,我再也没有机会陪着他一起给村里人写下祝福满满的春联,更为没能好好跟着他一起学书法而深感遗憾。他离去后,每逢年关,家中无人手写春联,父亲只能开始置办市场上印制好的成品,绒布材质、烫金工艺,看起来极为雅致高端。我却时常怀念儿时光阴,方寸红纸上,尽情笔墨间,一位老人书写着对万福同春的喜庆。

集市上的春联让人眼花缭乱,我挑选许久后才离开,知道自己怀揣着的不仅是春联,更有着对爷爷的怀念、对新年的期待。小小的春联,带给了我温馨的亲情回忆,难忘的童年时光。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逢一年春节时,贴上红火喜庆的春联,祥瑞吉祥的牛年也就来了。开门闭户间,必有新光景。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