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路边的柳枝发芽了,田间的麦苗开始返青,处处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转眼,驻村扶贫工作已近四个年头,看着村里各项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我的心里由衷地高兴。
王景彩(左)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抓好扶贫公益岗
2月18日,星期四,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天不亮就起床往村里赶。当天是公益岗位人员例会点名时间,还不到八点钟,我远远看到村部门口就有三五成群的人戴着口罩在唠嗑,有的拿着扫帚、有的带着铁锨,还有的拎着编织袋,等待开会时分配任务。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令我非常感动的。全村共有公益岗位人员32人,他们都是以前的贫困户和边缘户,年老体弱不能外出务工,村里安排他们参与公益劳动,既增加了收入,又能方便照顾家里。
我们村对公益岗位人员的管理一向非常严格,每周一、四早上八点半定时开会点名,一季度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出优秀、良好、合格及基本合格四个等次进行奖惩,他们为全村脱贫攻坚作出了很大贡献。
当天32位公益岗位人员全部到岗,我和村干部作了简短动员讲话后,他们立即投身到各自然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连夜排查坏路灯
“王书记,俺庄里有几个灯不亮了,你看看啥时候给修修?”吃过晚饭,我正要关门休息,村民孙怀敬在身后喊道。
近年来,全村11个自然村都安装了不少路灯,全部是太阳能路灯,最近镇里统一招标安装的部分路灯已经不亮了。
当晚,听到村民再次反映后,我立即召集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连夜逐庄排查,每盏路灯无论是亮的还是不亮的均做上标志,以便上报维修。
在排查中,我提醒村干部,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诉求都要及时办理,这样才能得民心顺民意。
排查到孙庄自然村时,我看到孙怀敬蹲在村口,一直在等着我们,此时已近深夜十点了。临走时,他笑呵呵地说:“真不好意思,大过年的,天这么晚了还让你操心。”听到这,我既欣慰又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扶贫就得先扶志
2月20日下午,我和工作队成员、村干部一起到孙火楼庄孙金良家走访。孙金良是通过“扶志”走上脱贫路的典型。
他家是二女户,以前是出了名的懒汉,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依然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靠、要思想严重。
孙金良总认为自己没有儿子,处处矮人一等,生活没有了奔头。特别是每到春节,庄里其他外出打工的人挣了不少钱,回家后免不了摆上两桌,把左邻右舍都邀请来喝上几杯。往往在这时候,孙金良更是感到自卑,连吃饭都很少抬头、大声说话。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不厌其烦地上门讲道理,经过多次“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开导,他转变了观念,激发了内生动力,重新拾起了他的技术——泥瓦工,外出打工。村里还为他的家属安排了公益岗位。
目前,孙金良家变得整洁干净,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电样样俱全。走访快要结束时,孙金良的手机响了,他告诉我,一个外地老板打电话催他抓紧时间去上班呢!
乡村振兴再出发
讲党课,统一思想,凝聚合力,一直是我们村多年来形成的好习惯好做法。我驻村开始,就把党建工作始终放在首位。通过上党课,我把一个软弱涣散村打造成全镇放心村。
2月23日下午是我们村每周例会时间,会上,我为村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微型党课——《争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推动者》,全村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吃准吃透中央扶贫政策的过渡期、延续性及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争做乡村振兴宣传员、参与者。
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为下一步的重要工作。走在村里,遇到的村民都会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聊聊过年期间的高兴事儿。看着他们幸福的笑容,我更坚定了前进的步伐,立志和村民们一起走好乡村振兴的道路。(王景彩 叙述 记者 李锦文 整理)
·人物小记·
人物小记:王景彩,亳州市档案馆副馆长,现任涡阳县楚店镇李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9年6月,王景彩被授予涡阳县优秀选派帮扶干部称号。2020年6月,李寨村驻村工作队编写的《一支扶贫工作队的故事》获得全市第三届党员教育微视频大赛优秀奖。2020年8月,李寨村又荣获涡阳县脱贫攻坚示范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