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必须既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上真诚关爱,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是进入新时代,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适应新形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新担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也是破解“为官不为”的一剂良药和重要举措;有助于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考量。

当前中央和地方就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意见、措施。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2020年初,安徽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和义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2020年8月,亳州市制定激励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八项举措,从素质提升、待遇保障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激励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担当作为。但在基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虚化,监督考核机制不够规范,容错纠错机制存在偏差等。

干部激励机制是对干部干事创业的价值肯定,是对其思想政治、经济待遇、政治前途等方面的认可,可以正向调动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统筹多元激励,秉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合法合规、合理适度、规范操作原则,积极营造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一、健全完善思政教育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声,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之源。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干部的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思想教育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这有利于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在新发展阶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引领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忠诚于党、履职尽责、造福于民的政治担当;引领干部深刻领悟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的新要求,增强勇立潮头、只争朝夕、攻坚克难的历史担当;引领干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承担责任,为担当者担当、让作为者有位。

二、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机制选人用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正确用人导向,树立鼓励和引导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良好用人导向,重用敢于担当、奋发有为者,让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旗帜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重点用“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选拔任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担当作为,既看平时工作表现,又看急难险重时表现;坚持有为者有位,突出实干实效,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坚持全面客观辩证看待干部,公平公正对待干部,为担当者担当,不拘一格用人才;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不担当作为者予以调整、降级、免职。

三、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有官必有课,有课必赏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干部选拔、使用、激励、约束的指挥棒。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重点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建立完善“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等机制,彰显考核评价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在“考什么”方面,适应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把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作为考核重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突出政治考核、实绩考核、作风考核,体现差异化要求。

在“怎么考”上,制定出台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形成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慎用“一票否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强考核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在考核结果“如何用”方面,把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

四、健全干部培训历练机制为解决部分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导致的“不会为”问题,要健全干部能力培训与实践历练机制。在培训目标上,增强“八大本领”,突出干部工作的专业化培训,力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培养内容上,围绕新阶段对专业化的新要求,建立精准化和实效性培训机制,更具针对性地助力干部更新知识和能力拓展;在培训方式上,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历练并重,注重在乡村振兴基层一线与困难艰苦地区选派第一书记等进行培养锻炼,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五、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当下,为解决一些干部“怕作为”的问题,在中央的指导下,地方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敢试敢闯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该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坚持事业为上、实事求是和依法、容纠并举原则,综合分析干部的失误错误,确定是否适用容错纠错;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确保容错纠错在纪律红线、法治底线进行;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容错纠错的干部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公正合理的选拔任用,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能够轻装上阵。

六、建立干部关心关爱机制对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爱信任,使干部习惯在受监督约束的环境下干事创业。进一步健全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心理关怀机制,增强干部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健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六必谈”,为干部解疑释惑、加油鼓劲。完善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根据经济增长情况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一次性奖励制度、每年体检制度、休假制度,关注心理健康,丰富精神文化体育健康生活,保证日常福利,保障合法权益。及时跟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在政策和待遇上向基层干部尤其是战斗在困难边远地区和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倾斜。通过关心关爱机制,让干部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生活上有保障,情感上感受到温暖。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