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农商银行“五个坚持”助力服务乡村振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蒙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辖内蔬菜种植大户,了解客户生产经营状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近年来,蒙城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省联社各项工作部署,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加大支农支小信贷投放力度,不断深化三农金融服务改革,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改善民生,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以“五个坚持”为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县域发展中落地落实。截至5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82.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6.36亿元,其中2020年以来实现各项贷款累放369.04亿元,余额净增52.8亿元,服务客户8.35万户,户均余额16.06万元,增量、增幅均居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第一方阵。

坚持党建引领 在工作推进上抓落实

近年来,该行新一届党委班子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从严治行的发展战略,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聚焦主责、顶层设计、精准发力、协调推进的工作思路,切实强化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举措落地落实。

一、整体谋划统筹推进。该行党委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理论基础,组织各部门对乡村振兴战略深入研究,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将统筹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建立“班子包片、部门包点”的联动服务机制,督促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展;制定下发了《蒙城农村商业银行2021年度信贷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实施意见》《关于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全局角度明确总体思路、步骤、方式和保障,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与当地政府乡村振兴规划有机结合。

二、盯紧节点全力攻坚。该行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带头抓、全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党委、支部、党员联动服务模式,党委班子不只“挂帅”,更要出征,主动加强与县乡各级部门、单位沟通联系,协调配合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行助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强化培训提升服务。该行以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和一线营销能力为重点,通过为期半年的“客户经理成长计划”培训,大力加强信贷营销队伍建设。通过实行外拓营销与客户经理评定相结合,将绩效考核与业务发展导向、优质文明服务等相挂钩,不断完善绩效薪酬考核体系,持续营造“比、学、赶、帮、超”浓厚工作氛围,切实转变营销服务理念,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金融队伍,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金融服务,该行共评定一级客户经理29名、二级客户经理75名、三级客户经理33名。

坚持立足实际 在支农支小上下功夫

该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坚定“支农支小”不动摇,通过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深化创新转型能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县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一、加大金融支农支小投放力度。该行紧紧围绕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的监管要求,不断加强业务管理、靠前指挥和跟踪监测,通过开展百行进万企、千名行长进万企、四送一服融资对接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大对服务片区网格化、地毯式摸排走访,逐户开展定期联系、走访对接,重点宣传惠农政策、金融知识和产品,建立信贷需求和金融服务台账,实现信贷活水精准滴灌农户、村集体产业发展,充分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融资需要。截至5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25.43亿元,占比85.71%,较年初增加15.24亿元,增幅13.83%;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08亿元,占比41.74%,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9662户,较年初增加2359户。

二、加大金融助企纾困服务强度。该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紧密结合县域实际,灵活运用信贷政策,突出信贷支持重点,着力扶持县域骨干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负、支持复工复产的工作部署,大力开展“降成本、降门槛、提效率”活动,通过申请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减免办证费用、优化利率定价机制等举措,切实做到减费让利、扶小助弱。2020年以来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342万元,先后累计减费让利84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充分激发了县域经济的市场活力。

三、提升普惠金融为民服务速度。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客户,通过“信贷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等方式,实施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一是缩短贷款审批链条。该行增设了贷款审查中心和放款中心,完善信贷审批权限,着力优化审批流程,根据客户贷款需求,随时召开贷审会,提高审批效率。二是优化涉农贷款审批流程。业务部门在手续要素齐全、符合政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对时间要求紧急的贷款,按照特事特办、快事快办的原则,做到随到随审,有效解决贷款审批时效性不足的瓶颈问题。三是定期下发贷款材料上报目录,规范贷款上报程序、贷款材料及内容,不断优化上报流程。同时,各支行对50万元以内的权限内贷款实行独立审批制,加快审批速度。

坚持创新驱动 在金融服务上做特色

近年来,该行紧密对接市场需求,通过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不断加大服务创新力度,始终坚持“做小、做实、做精、做散”的发展理念,全行围绕正在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持续解决客户急、难、愁、盼等问题,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着力打造“蒙城人离不开的银行”。

一、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该行以省联社“金农信e贷”为基础,大力推广商e贷、企e贷、农e贷等线上信贷产品,同时以县域农业产业主体需求为导向,针对特色产业主体规模化、链条式发展的特征,创新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产品订单保单抵押、仓单存货质押等线下信贷产品,聚焦盘活农村财产资源、盘活农业发展链条,精准服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全方位满足县域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体+等各类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截至5月末,该行金农企e贷、商e贷累计授信户数2313户,授信金额13.99亿元,授信户数、金额分别较年初增加1129户、8.09亿元;创新推广的“金农农e贷”产品,上线8个月以来,累计授信2711户,金额6.77亿元,涉及县域17个乡镇的200余家专业合作社。

二、精准对接同步服务。该行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以网格化营销为抓手,实行“五进”模式(进农村、进社区、进街道、进企业、进单位),对辖区内优质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社区三长(片长、组长、邻长)等重点群体开展大走访活动,持续加大对所服务片区的网格化、地毯式摸排走访,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开展业务拓展,为客户经理制作专属营销二维码。同时,抓住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的有利时机,领导带头,全员出动,主动拜访老客户、营销新客户,拉近与客户距离,增进感情交流,巩固客户关系,累计走访新客户2540余户,累计为全辖1259名“三长”授信3.66亿元。

三、延伸服务同步跟进。为切实满足辖内在外务工人员和偏远农村留守群体金融服务需求,该行积极立足于金融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不断创新符合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板桥集镇江苏拆迁(工程机械)、马集镇河北家具制造、小辛集乡浙江绣花等相关从业人员的金融服务,通过“流动银行”上门对接服务,及时建立“特定人群”金融服务档案,并定期、不定期通过电话联系或上门拜访,进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及特定人群金融需求,累计走访对接在外务工创业商会12个,线上、线下联系对接外出务工人员926人,办理各类业务2352笔,解决融资需求0.66亿元。

坚持多方联动 在提质增效上稳推进

近年来,该行以省联社“党建融合发展年”活动为根本,以“党建共建互联 共促乡村振兴”为主题,不断丰富“党建+”融合互促发展模式,以党建互联、金融互联、扶贫互联、文化互联为抓手,赋予银村共建新内涵,实现对村集体经济授信支持、涉农资金补贴发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截至5月末,该行累计开立“三资”账户271个,开展银村党建互联187场次,服务客户9.5万户,对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户授信6.83万户、金额103.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0.64%。

一、党建互联,促组织共建规范化。一是建立三级联络员制度。总行各部门加强与政府部门对接沟通,各网点负责人与村镇干部联络沟通,督促落实包村客户经理工作责任,建立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县、镇、村三级联络会商机制。二是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该行党委始终把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作为银村党建互联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支部与辖内村级支部结对共建,支部党员与辖内贫困户结对帮扶,支部负责人与辖内带头致富能人结对包联,支行员工与村级贫困留守儿童结对认亲。三是支部共建活动室标准化。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深入、持久推进“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工作,由26个乡镇网点牵头联系辖内村部,共同建设“银村互联活动室”,确保银村共建活动室标准化、金融宣传常态化、服务功能齐全化、驻村金融辅导员专业化,切实将活动室打造成金融深入服务一线的“根据地”和“桥头堡”。

二、金融互联,促金融服务精细化。该行充分发挥网点多、情况熟、人熟等资源优势,持续下沉工作重心,充分整合金融服务产品,开展“网格化”营销,坚持做到人员、产品、服务“四进村”(客户经理进村、电子银行产品进村、金融产品进村、信贷服务进村),做到“定岗、定人、定责”,成立“一揽子”金融服务营销小组,进村入户对接农户金融需求,稳步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在统筹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岳坊、庄周2个试点街道、乡镇共申报信用村23个,累计授信2665户、2.26亿元,目前乡村客户建档评级全覆盖正稳步推进,切实让广大农户充分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良的金融服务。

三、文化互联,促银村和谐常态化。该行创新“文化+金融”业务营销新模式,充分挖掘当地村部乡土文化,以“民俗旅游”为推介,将“梨花节”、“樱花节”和“荷花·龙虾节”等系列乡土文化与金融知识普及有机结合,做到文化活动引领乡村风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银村文化互联工作,深入推进金融下乡活动,宣传品牌,拓展业务,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步路”,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拉近员工与群众的距离,构建和谐银村生活常态化。

四、扶贫互联,促帮扶共助精准化。在深入助力县域金融精准扶贫的基础上,该行不断加大对县域村镇产业帮扶、扶贫车间、特色种养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贫困村依托自身现有种植养殖优势资源,大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化,如篱笆镇黄花梨、立仓镇薛庙村虾稻共作大米、小辛集乡李大塘西兰花、乐土镇双龙社区西葫芦种植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示范村镇“一村一品”产品已入驻省联社社区e银行快捷销售平台,切实助力扶贫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市场。

坚持践行普惠 在数字金融上重实效

该行始终坚守以“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引领”为主线,以推动向“线上银行、数字银行、智慧银行、普惠银行”“四个银行”转型为目标,不断加大县域场景布局普惠力度,积极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着力打造“免费银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着力提升线上普惠金融服务新质效。近年来,该行积极探索现代科技在金融业务领域的应用,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以推动产品工厂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了一批切合乡村特点、深受百姓欢迎、受益面广的惠民金融产品。在全面推广以“金农信e贷”为代表的系列线上信贷产品,大力推广金农农e贷、商e贷、企e贷等产品,着力破解贷款过程中手续繁杂、利率高、效率低等难题,申请贷款只需一部手机即可“线上”完成全部流程,为县域城乡客户带来高效、便捷、贴心的金融体验,切实推动传统金融服务“线上”升级,有效激发县域金融市场活力。截至5月末,该行线上贷款共受理客户申请21.4万次,其中授信户数7.12万户,授信金额74.51亿元,较年初增加13.53亿元,户均授信10.5万元。

二、积极拓展便民惠民线上服务新路径。近年来,该行不断拓宽支付渠道,提升服务能力,以省联社信息数据“大平台”为依托,积极推进特色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便民小平台建设,拓展与政府、医院、学校等相适应的服务场景,建设“智慧银行”。“挂号难,缴费难”一直是困扰患者和医院的问题,该行通过探索打造“银医通”服务新模式,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就医的便捷性,“银医通”是该行创新金融科技应用、高效服务客户、建设“智慧银行”的重要突破,更是银行服务和医疗行业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截至5月末,“银医通”系统累计充值36.9万笔、金额3.6亿元,实现自助机挂号6.5万笔,将原先的挂号、缴费等待时间由10分钟缩短至3分钟。

三、全力推进金融社保卡普及新热潮。在深入走访调研、聚焦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该行大力推进社保卡加载更多金融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便利度。通过加强硬件设施布设,完善服务功能,创新“上门服务”举措,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主动承担乡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支付结算和代发代缴业务,逐步实现社保卡金融服务全覆盖、地域办理全覆盖、人群受益全覆盖。截至5月末,该行累计发放社保卡80余万张,占全县社保卡发行总量的80%以上,代扣代发城乡居保、社保资金90余万人。

四、升级打造城乡为民助农服务新网络。该行在推动完善“物理网点+电子银行+流动银行”三位一体的全时空服务网络基础上,依托农村商超、农资店、便民服务中心等持续延伸和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加快推进“金农信e家”建设和升级改造,不断充实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便民服务等功能,进一步推动与乡村电商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物理整合和功能整合,实现物理网点“乡镇通”、便民服务站“村村通”,切实把“一站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推向纵深。截至5月末,该行累计建成金农信e家84家、布放自助设备129台。同时,以“地域化、乡土化、亲民化”方式提升电子银行产品县域知晓度,做到从电子支付到移动支付、从重点客群到目标客群,深入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切实将金融服务融入乡村客户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经营场景,着力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问题。截至5月末,该行电子银行业务总交易笔数451万笔,交易替代率达95.2%;签约互联网支付客户64.29万户;社区e银行注册用户12.34万户;累计开通手机银行36.58万户,实现了手机银行户户通,平均每2个18-55周岁的蒙城人就有一人开通了该行手机银行,手机银行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查询、转账、贷款、缴费等业务。

为农而起,因农而生。蒙城农商银行将继续坚持立足本源、专注三农、聚焦主责主业的战略定力,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下沉服务重心,深耕县域农村市场,全力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地承担起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切实以实际行动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