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我市各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场新时代的乡村巨变正在悄然发生……
花果飘香 扮靓美丽新农村
马德生刚摘下的杏子
亳州新闻网讯 走进谯城区颜集镇丁油坊村,桃儿杏儿的清香弥散在空气中,让人们感觉到神清气爽。黄澄澄、沉甸甸的杏儿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桃子也变红了,一颗颗排满了枝头。走进丁油坊村,就像走进了花园果园之中。
村民马德生端着刚摘下的杏子,高兴地说:“这杏子又大又甜,好吃得很,早熟的杏子已经收获,晚熟的杏子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成熟。”说着,马德生拿出几个又大又黄的杏子让大家品尝。
“我们村家家都在房前屋后种植了果树,房前种的是杏树,屋后种植的是梨树,路两侧种植的是核桃树和绿化树,院子里种的是葡萄树、石榴树,还有花草、蔬菜,有看的有吃的,日子过得美滋滋。”马德生说。
据了解,这是颜集镇开展美化亮化、“三增”工程(增花、增果、增绿)取得的成果。如今,曾经的小树苗都已经长大挂果,扮靓了美丽乡村。“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养成了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没有人乱丢垃圾,也没有污水横流的现象了。2018年,我们村还被评为美丽乡村。”马德生说。(杨维全 记者 李鹏 文/图)
特色养殖 敲开小康生活门
亳州新闻网讯 在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有这样一位村民,他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现如今的养猪专业户,来了一次华丽转身,用辛勤的付出改变了生活条件,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带动了村里其他脱贫户的养殖热情。他就是杨超军。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在立仓镇黎明村耿圩庄,杨超军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好猪圈,给猪喂好食,又去打扫牛棚,给牛饮淡盐水,添加草料。看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猪仔和黄牛,杨超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过去,由于土地少又缺少技术,杨超军整天无所事事,唉声叹气,对生活失去信心。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政府为他办理了低保,帮他代缴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用,落实了光伏分红和电补等,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杨超军的生活热情被重新点燃起来,“我不能光靠政府救济,自己要找事情做。”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引导和帮扶下,杨超军利用扶贫政策,建起了猪圈,走上了养猪路,从最开始的10头小猪,发展到现在的38头猪,每年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同时,杨超军用养猪赚的钱又购买了2头母牛,建起了简易牛棚。2020年底,杨超军养的猪出栏10头,去掉成本赚了将近3万元。
如今,杨超军已经成为黎明村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提起杨超军,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杨超军常说,政府帮助贫困户脱了贫,但想要发展致富还要靠自己努力。在他的影响下,村里不少村民也走上了特色养殖道路。(马文照 王军 记者 李鹏)
回乡创业 带领村民同致富
亳州新闻网讯 “早上我送两个孙女上学后,就到菜地里采收小青菜,每天能挣30多元,还不耽误放学接孙女。”在谯城区古城镇柴庙村徐礼隆蔬菜种植农场,59岁的村民董洪英说。每天,约有30名中老年村民在这里采收小青菜,其中不少是脱贫户。
徐礼隆家在古城镇张桥村,20年前到天津郊区租地种植蔬菜,由于勤劳能干,一年下来能收入十五六万元。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考虑到他们的上学问题,徐礼隆决定回家发展。
2017年,徐礼隆回到张桥村。由于资金不足,他与别人合伙建大棚种蔬菜,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2020年,徐礼隆决定单干,在附近的柴庙村租下100亩土地,专门种植小青菜。“小青菜一年四季都生长,随时都能采摘,投入少,效益稳定,而且由于种植户少,不愁销路。”徐礼隆说。
白天,徐礼隆请工人采摘小青菜并在车上码好,傍晚带着小青菜到周边县市给各大超市送货,如果有多余的小青菜,他就到蔬菜批发市场继续卖,有时回到家已经是第二天黎明了。不过,如果到了销售旺季,徐礼隆就没时间送货上门了,客商都会来拉货。
看着地里长势正旺的小青菜,徐礼隆说,夏天是小青菜的高产期,基本上每个月就能采收一茬。不过,虽然露天种植小青菜也能取得不错的效益,但容易受天气和市场影响,陷入被动。要想取得更好的效益,必须发展大棚蔬菜。
按照今年的行情,徐礼隆种植的小青菜预计能收入20万元左右,还带动了闲散劳动力就业,少则三四十人,多则有七八十人。徐礼隆决定到秋季再流转四五十亩土地建设蔬菜大棚,到时候他种植小青菜就能摆脱“靠天吃饭”了。(王立杰 记者 李鹏 文/图)
种植西瓜 幸福生活比瓜甜
丰收的西
亳州新闻网讯 又是一年瓜熟季。近日,谯城区芦庙镇前毛村西瓜种植基地,一个个圆圆的西瓜在翠绿的瓜秧映衬下格外喜人,基地负责人李明领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运,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瓜田里,堆满了圆鼓鼓的西瓜。李明领他们顾不上高温烈日,将刚摘下来的西瓜一袋袋扛到马路边,装上浙江客商的大货车。
“我家的这20亩西瓜是正宗‘8424’,个头不大,每个瓜2公斤多一点,特别脆甜!”李明领一边忙着搬运西瓜一边说。
浙江客商王经理说:“李明领家的西瓜品质确实不错,一定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运回去后根本不愁销路!”
李明领2021年流转了25亩耕地,加上自家6亩耕地,共31亩。其中20亩种了西瓜,还在西瓜地里套种了红芋、辣椒、茄子等作物,其余11亩耕地种植了4亩大棚豆角、7亩茄子。由于他间作套种技术好,再加上施的是农家肥,采用人工除草,他种出来的西瓜皮薄肉甜,脆甜可口。李明领通过手机网络平台上传了西瓜图片,吸引了一名浙江客商,几天前就打来了预付款,订购了李明领家的西瓜。
就这样,李明领的第一茬2万斤西瓜以每斤1.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了这位浙江客商,仅第一茬西瓜和套种的豆角,就为他带来4万多元的收益。
“虽说种植西瓜、蔬菜辛苦一点,但手里数着钱,大热天干活也不会觉得累了!每到收获的时候,就是心里最甜的时候!”李明领说,明年,他想再引进新的品种,发展“温室大棚吊袋西瓜”,带领周边村民扩大西瓜、蔬菜种植规模,并通过开拓电商平台销售渠道,让瓜、菜产得出、销得快、收益高,不断提升产品的美誉度和竞争力。(王书锋 记者 曾莹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