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钗三人的年龄问题,是一本糊涂账。黛玉五岁时跟贾雨村上了一年学,守母丧后入都,大不过七岁。这是一个合适的年龄,当晚住下,碧纱橱内一屏之隔,贾母做这样安排,众人不觉不妥。进贾府的第二天,黛玉一早去见王夫人,王夫人正说起宝钗一家进京之事,真是紧锣密鼓,马不停蹄,也就是前脚后脚。此时说呆霸王十五岁已会抢亲,且打死人命了。又说宝钗比其兄小两岁,即十三岁。难道宝姐姐竟比林妹妹大了六岁不成?
其他人的年龄,也是糊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问她年纪,答七十五岁,贾母说,比我还大上好几岁呢。四十七回又说,“我进了这门子”“连头带尾五十四年”,两处是吻合的。但七十一回上荣国府为贾母做寿诞,乃是八旬之庆。矛盾明显,但事有轻重,只可依从后文。又,第二回上,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琏二十来岁,说凤姐已过门两年了。而在二十八回上,凤姐称薛蟠为“薛大哥”,六十六回上,薛蟠亦说舍表妹。凤儿竟比薛蟠还小,是不到十二岁就嫁到贾府来了吗?
如是种种,大约难坏了红学家们,也许能有一百种解释,终究是无解。但我觉得无妨。
《红楼梦》一书,石头所录,记梦罢了。我曾有《记梦》一首:
春梦因何带泪痕,人皆至性事纷纭。
镜台几回生还死,蝴蝶飞过水散文。
能记下的,亦不过残梦零落,似假还真,故抵牾之处在所难免。造梦,是个技术活。梦之头,世界草创,简陋,故模糊;梦之中,细节不断填充,使人慢慢沉浸其中,故清晰纤毫毕现;梦之尾,恍然惊觉,怅惘而迷失。这是一书大要,先按下不表。
我们拿这种眼光再去看去解,抓住要点,不必纠结一些次要的关系,才是看书的正理。在年龄问题上,先得选择一个确切可信的基准点再来研究。这个点,就该在梦的中段上,恰好在红楼梦中最长的一年的开头。
红楼梦,真正始于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一梦,醒来后,整个世界才“醒”了过来。直到元春省亲,就众情齐集,万事皆备了。故而,在这一年里刻画最细,事件最多,情感最细,最为“真实”。省亲是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一是宝钗的生辰。因这是“正值她才过第一个生辰”(十四岁时已在贾府,想其谨慎,众人不知生辰),贾母兴致高,带头对银子,在内院里设了宴,请了戏,隆而重之地庆贺她的将笄之年,这是宝钗确切的十五岁(虚岁)。我们就拿这个点作为三人年龄的基准。同年三月,宝玉被魇法算计,有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来救。和尚擎玉于掌,长叹曰:“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自宝玉降生起算,出生即一岁,十三载即十四岁了。又按六十二回上群芳夜宴为宝玉庆生,在四月里,如此算来,宝钗要比宝玉大一岁零三个月。
黛玉又比宝玉小一岁,这在第三回上黛玉自云“听见母亲常说”,后面没有矛盾之处,可以采信。又在六十二回上,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的生日)”。那么,宝玉比黛玉约大十个月。宝钗十五岁时,她十三岁,他十四岁。
这个推论原无出奇之处。只是找到容易,舍掉难。但确定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宝钗进贾府时,宝玉已经十一二岁了,故能有“警幻”所授之事。不在简陋处纠结,不在模糊处考据,恍然黛玉已经在这里生活好几年了。他俩曾一张桌吃,一张床睡,都是真的。真是两“小”无猜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