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写给谢老太太的信
“你的三个儿子为了抗日救国英勇牺牲,满门忠烈,留下无尚的光荣,全国军民莫不钦敬。他们能够如此深明大义,为国牺牲,都是由于老太太平日教育之功。……我们要努力打走日本鬼子,为你的儿子复仇,使你能过安宁的日子。”
——1940年彭雪枫写给涡阳谢氏三兄弟的母亲谢老太太的一封信
彭雪枫(资料图)
三兄弟相继赴国难
谢老太太家在涡阳县丹城镇谢庄,3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谢继书、次子谢继祥和幼子谢继良。兄弟三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彭雪枫率领下参加抗日活动,谢继书任新四军第六支队三营副营长,谢继良任一总队通信班班长,谢继祥任一总队警卫营连长。1940年3到6月间,三兄弟全部壮烈牺牲。
1940年3月,谢继书率部在萧县地区活动。3月16日,谢继书接通知去新兴集参加会议,散会时天已经黑了,为及时传达会议精神,他不顾个人安危,单枪匹马连夜返回部队,途经涡北的马店集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伏击,不幸牺牲,时年39岁。
三儿子谢继良作战英勇顽强,被评为“三等战斗英雄”。1940年4月1日拂晓,在河南芒砀山西南的李黑楼,谢继良与日军发生战斗,不幸负伤,但仍坚持战斗,最后又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在连续刺死两个日本兵后,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19岁。
二儿子谢继祥曾在河南永城的一次战斗中,活捉日军小队长板木什平。1940年6月1日,在新兴集战斗中,谢继祥所带的部队被日军切断,谢继祥等10多名战士陷入重围。为掩护战友尽快突围,谢继祥不顾个人生死,向敌人连续投弹,又抱起机枪向敌人射击,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年仅24岁。
得知谢氏三兄弟的英勇事迹后,彭雪枫在写给谢老太太的信中说:“他们能够如此深明大义,为国牺牲,都是由于老太太平日教育之功。”谢老太太则对送信人说:“你回去告诉彭将军,就说继书、继祥、继良是为国而死的,死得值得!我老了,不能为国尽忠,但我和儿媳要把孙子培养成人,让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游击支队长期活跃在涡阳、蒙城、永城等地区,在彭雪枫的领导下开创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至1940年7月,全区抗日武装发展到近2万人,共建立10个县的抗日政权,其活动范围涉及50余县,歼灭了大量日军及日伪军,摧毁一批日伪政权。
抗日战争期间,在亳州地区发生了很多战斗。1939年,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与日军在芦家庙发生战斗,打响新四军皖北抗日第一枪;1940年6月1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与日军在涡阳新兴集发生“六·一”战斗,打死打伤日军300余人;1940年11月,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与日军及日伪军在板桥集发生战斗,重创日军,还创造了用轻武器击落飞机的战例,被光荣地写进我军军史。
1944年春季起,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日伪军发起反攻。1945年春,新四军第四师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季攻势,拔除了多个日伪据点,基本完成了收复豫皖苏失地的任务,亳州地区的抗战任务基本结束。
传承抗战精神 书写灿烂明天
涡阳谢氏三兄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亳州和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群像之一。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空前的团结,涌现出父送子、妻送夫、兄携弟奔赴战场的感人画面,最终汇成钢铁洪流,将日寇碾碎。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抗战精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 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